想到自己的处境,想到杨建国日益膨胀的权势,他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
“好!我跟你干!”李纲握紧拳头,“不过光靠我们两个还不够,还需要更多人手。”
贾似道点头:“这个我已有安排。朝廷中还有我的几个旧部,都是忠心可靠的,可以调动约二百人。只是武器装备不足...”
李纲想了想:“我府上有三十名家丁,都是好手。武器我可以想办法从兵部弄一些,虽然现在兵部也被杨家军控制了,但我还有些门路。”
两人又详细商议了计划的各个环节,直到天快亮时,贾似道才悄悄离去。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一切早已被杨家军的眼线看在眼里。
第二天一早,负责整个临安和皇城安全的刘老屁就收到了密报。
“营长,昨夜贾似道潜入李纲府上,密谈至四更方散。”
杨建国率领大军离开临安,留下一些人马给刘老屁,让他负责整个临安和皇城的一切事务,包括朝政。
刘老屁出身行伍,是个老兵油子,心眼子贼多,朝堂上的事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刘老屁收到密探报告后冷笑:“这贾似道,建康水战逃跑后一直躲着,现在终于忍不住跳出来了。”
他吩咐手下:“加派人手,严密监视贾似道和李纲的一举一动。他们联系了什么人,说了什么话,我都要知道。”
“是!”
接下来的几天,贾似道和李纲分头行动,暗中联络旧部,筹备武器,却不知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监视之下。
刘老屁每天听取汇报,却并不急于动手。
部下不解:“营长,既然知道他们图谋不轨,为何不直接抓起来?”
刘老屁笑道:“现在抓了,只能抓到几条小鱼。等他们计划进行到一半时再动手,才能一网打尽。”
他顿了顿,又说:“而且,我也想看看,朝中还有哪些人对宋理宗‘忠心耿耿’。”
果然,随着贾似道和李纲的活动,越来越多的人被牵扯进来。
有在军中任职的武将,有在地方为官的文臣,甚至还有宫中的太监宫女。
这些人大多数都是曾经宋理宗的心腹,如今杨家军控制朝政,这些宋理宗昔日的心腹,如今备受排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