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他吃稀粥馒头咸菜,简直岂有此理。
宋理宗想要大发雷霆,但最后还是忍住了。
他知道,自己现在就是个傀儡。干什么都要看杨建国的脸色,能保住性命就不错了。
吃过早饭,该上朝了。
杨建国虽然控制了临安和皇宫,控制了朝廷,但表面功夫还是要做一做的。
毕竟宋理宗现在还是皇帝,蒙古还没解决,天下还没安定,现在还不能废了宋理宗。该上朝还是要上朝。因为只有政治稳定,国家才会稳定,不然国家乱了套,杨建国在前线也不敢安心打仗。
宋理宗来到大殿,文武百官已经等着了。
但仔细看就会发现,这些官员里多了不少生面孔。都是杨家军安排的人。
宰相郑清之站在最前面,但已经没了往日的威风。
杨建国之前本来想自己当宰相的,不过他还要率领杨家军北上打仗。
所以就还让郑清之担任宰相一职,郑清文老成持重,是宋朝文官中少有的比较正常的官员,让他当宰相杨建国是放心的。
朝会开始,官员们照例山呼万岁。但宋理宗听得出,这声音有气无力,明显是在应付。
第一个奏事的是个陌生官员,宋理宗记得他姓王,是杨家军的人,新提拔上来的。
“陛下,襄王收复中原,功在千秋。臣以为,应当重重封赏。”
宋理宗心里骂娘,但脸上还得装出高兴的样子:“王爱卿言之有理。朕决定,加封杨建国为...”
他还没说完,王官员就打断他:“陛下,襄王的意思是,封赏不着急,当务之急是安抚中原百姓。”
宋理宗噎住了,只好说:“那就按杨爱卿的意思办。”
接着又一个官员出列:“陛下,北方战事未平,军费开支巨大。臣建议,削减宫中用度,支援前线。”
宋理宗看了看他,这个官员也是杨家军的人,宋理宗心里在滴血,这分明是要进一步控制他的生活。
但如今人为刀俎,自己是鱼肉。他只能无奈的点头:“准奏。”
朝会就这样进行着。名义上是宋理宗在听政,实际上所有决定都是杨家军事先定好的。
宋理宗唯一能做的,就是说“准奏”两个字。
好不容易熬到退朝,宋理宗回到后宫,气得直捶桌子。
“欺人太甚!欺人太甚!”
贾贵妃在一旁劝他:“陛下息怒,现在能平安就好。”
宋理宗红着眼睛说:“朕还是皇帝吗?连吃什么穿什么都要听他们的!”
贾贵妃叹气:“忍一忍吧,总比...总比没命强。”
宋理宗不说话了。他知道贾贵妃说得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