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想引出话题:“老师当年来到东京,一定很努力。”
文学少女笑着道。
对此,悠木浅夏轻点螓。
“老师为什么会选择离开家呢?”
白石琴音忽然问道:“谋求展?”
白石琴音的问题有些尖锐,但相当符合她的个性,直来直去的高中女生就是这般。
悠木浅夏也并不觉得不妥,略作思考后,认真道:“东京梦。”
她说出了一个特有名词。
很简单。
东京集中了日本4o%以上的大企业总部、7o%的金融机构,是科技、时尚、文化等产业的中心。
对地方青年而言,东京代表着更广阔的职业选择(如it、设计、媒体)与更高的收入水平(平均月薪比地方高约3o%)。
在“学历社会”
与“企业终身雇佣制”
瓦解的背景下,“在东京生存”
成为一种能力认证。
即便面临高房租、长通勤等问题,许多人仍将“留在东京”
视为对抗阶层固化的武器,所谓【东京的爷就是爷,莫过于如此】。
当然,绝大多数‘东京梦’的源头,并非东京当真有天上人间那么美好,而是其他的地方
太过一言难尽。
日本地方城市(如东北、九州)面临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空心化,而东京的“虹吸效应”
持续加剧。
“东京梦”
的另一面,是普通人对故乡展困境的逃离心态与对都市资源的无奈依赖。
(北方城市的兄弟们应该懂)
“”
白石琴音了然地颔,但她心里,却对悠木浅夏说出口的话产生了怀疑。
真的仅此而已吗?
如果她没记错,剑崎葵说过,悠木浅夏是通过联系上剑崎家族的人,并拼命的学习考试,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才留在了月之岛。
以她刚毕业的年纪,能留在月之岛工作教书,甚至成为担任老师,能力绝非寻常,背后的付出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可以说天赋人中龙凤、凤毛麟角还非常艰苦奋斗。
而这样,目标居然只是为了“教书”
?
有这份心,做什么不好呢?
剑崎葵就不止一次说,在大学里,悠木浅夏的能力非常突出,她本有一个非常光明的前程,可最后——还是十分坚定地入职月之岛。
分明,她可以在薪资更高、更轻松、更能一展身手的地方光热。
很难不令人感到惋惜。
同时,也很疑惑。
月之岛,究竟有什么吸引她?
这番想下来,她的所作所为与追求展的‘东京梦’产生了些许矛盾。
“老师,我想请问您一个问题。”
小桥静流与白石琴音很有默契,当下,她忽然开口:“是有关职业规划的。”
“我对未来产生了一些疑虑,心中迷茫。”
小桥静流很恳切地问道:“我想知道,您当初是因为什么,坚定选择了未来的职业?”
听到这里,悠木浅夏精致的眉头微微挑起。
“”
来栖晓看向窗外。
此刻,凯雷德已经转入一条公路。
沿横滨横须贺道路线西行,车流渐渐疏散,都市圈的喧嚣褪去。
这里的景色,就很能佐证‘东京梦’的观点。
刚才,来栖晓看见漆黑的海面上点着零星渔火,偶然略过低矮民居的暖色窗户。
一旦稍微远离东京,景色便很快变得乡土。
路灯在海滩上投下细长的光影,海浪声透过空气飘来,远处海岛的轮廓也被灯光勾勒。
景色开始有山,有水。
如今,来栖晓只能看见绿化带旁的路灯在黑夜里明亮。
悠木浅夏的视线飘向打开的车窗,不知道她是在看远处海滨公园的夜景,还是看气质清冷的美少年:“我的故事,并没有什么参考性。”
“这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