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道:“嘿!你说漏了!殿下还是‘真主赐予的洞察之眼’!”
随后更多的双志士兵凑了上来,在接下来的近半个小时里,卡迪少校被这几名热情的士兵团团围住,听着他们讲述阿米尔司令的神勇事迹。
其中包括“在努科希尔手撕数十辆酋长坦克”、“拥有真主赐下能看破一切迷雾的双眼”、“能够赋予全体将士悍不畏死的光环”、“班达尔少将是其座下第一天使,埃尔哈利为其第二天使”等等,每件事都被说得有鼻子有眼,甚至还有人证物证。
法里斯少校实实在在地被震撼了。他最直接的感受是,这支部队拥有一种可怕的、近乎狂热的凝聚力,那位阿米尔司令在他们心中的地位,早已远远超越了一般军衔所能代表的层次。
同时他还注意到另一个现象:双志部队中,尤其是基层单位,都配备着乌里玛。
这些神职人员不仅负责士兵的宗教生活,似乎也承担着一部分思想工作。
这使得双志军队巧妙地融合了美式现代化装备体系与伊斯兰传统的思想内核。
而在此基础上,士兵们又构建起一种对指挥官个人、近乎信仰般的崇拜——这并不是取代对真主的信仰,而是将那位战无不胜、仿佛永远蒙受真主庇佑的司令,塑造成了一个更具体、更可触及的守护神形象。
但这对于法里斯少校来说,仍有些颠覆认知。
因为在伊斯兰的教义中,明确地禁止任何人将自己神化或自称使徒,也就是所谓的“万物非主,唯有真主”。
于是他忍不住小声问其中一个士兵:“你们这样谈论你们的司令,难道不怕被乌里玛听到,惹上麻烦吗?”
那名士兵却无所谓地耸耸肩:“乌里玛?他们才不管这个呢!他们宣讲时都说,为殿下奋战、遵从殿下的智慧指挥,正是践行真主意志的道路!”
“真主啊……”
听到这些话,法里斯少校赶紧祈祷,他的第一反应是大不敬,第二反应却是某种难以言说的震撼——一种在教义与现实之间、被强烈领导力所折服的复杂触动。
随后他不禁想起了自己国家的那位“兄弟领袖”约瑟夫。
那本就是一个对强者极其崇拜的人,他最开始的时候视那位发起“泛阿拉伯主义”的斐迪南总统为偶像,而现在却将这位四次击败锡安的双志将军挂在嘴边。
在与旁人介绍的时候,经常将这位阿米尔将军称为“我最好的兄弟”。
他不知道,如果约瑟夫亲眼看到双志军队的这番景象,又会作何感想呢?
法里斯少校没由来地想到,也许这位阿米尔,正是约瑟夫心中那个理想化的自己吧。
————
双志第一装甲师以及幽灵师此时已经临近雅穆克河谷地带,地势开始变得陡峭险峻。
在行军的过程中,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