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卜拉欣汇报道:“侦察旅那边已经摸清了河谷的地形并绘制了地图,同时还带有空中侦察拍下的照片,这是塔米姆整理出的资料和报告,代价是牺牲了我们好几个好小伙子。”
陆凛接过档案袋,抽出文件仔细审阅。
通常,集团军下辖的各师旅都配有师属侦察营,负责战术层面的情报,而集团军直属的侦察部队则完全不同——级别更高,为旅级建制,直接对陆凛的司令部负责,任务是执行战役层级的纵深侦察,活动范围覆盖整个集团军作战区域,甚至深入敌后。
而塔米姆正是这支精锐旅的指挥官,他也是努科希尔战役时期就跟着陆凛的老兵,当年陆凛还只是营长时,就担任侦察排排长,现在也是坐到了旅长的位置。
这种晋升速度在中东并不罕见,不少锡安的军官也是在战争中,火速从基层提干上来的。
“看样子等着我们的是一场硬仗啊。”陆凛看着照片上东西走向的巨大凹陷河谷道。
伊卜拉欣郑重地点了点头:“这条河谷就是哈希姆和锡安的天然的国界线,最宽处十二公里,最窄的地方也有五公里。目前锡安控制西岸高地,我们占据东岸高地。
谷底是一条干涸的季节性河床,问题是河床是深层沙土沉积,土质异常松软,重型装甲部队一旦下去,极易陷车,难以机动。”
(地形示意图,5~10月夏季干涸,11月~次年4月为多雨洪汛期)
他指向照片中几处相对平缓的区域:“我们的进攻路线非常被动,必须先俯冲下行至谷底,再在敌火力覆盖下仰攻西岸台地,这个过程无异于自杀式冲锋,部队将会长期暴露在敌方的射界内,伤亡恐怕会极其惨重。”
这种居高临下的地形,防守方优势太大,更何况谷底还自带“软泥潭”debuff,简直是装甲兵的噩梦。
这种时候,除了火力覆盖,基本没有第二种强行突破的解决方案。
陆凛有些好奇:“那当年哈希姆是怎么被锡安突破的?他们当时也得渡河进攻吧?”
伊卜拉欣回忆了片刻答道:“我研究过六日战争期间的战报,锡安当年也是利用了夏季干旱的窗口期,趁河床最坚硬的时候,集中了绝对优势的空中火力,硬生生炸开了一条通道,才勉强撕破了哈希姆的防线。”
陆凛闻言,不禁感慨道:“看来我们也只能祈祷今年的夏天来得更早、更猛烈一些了。”
“气温太高对装甲部队也不是什么好事,泥泞还会加重坦克的负担。”
伊卜拉欣顿了顿,改口道:“不过你说的没错,还是泥泞对我们的影响更大一些,我们需要时间,让毒辣的太阳把淤泥彻底烤干、烤硬。
但锡安人肯定也预判到了这一点,他们已经在我们可能选择的、地质较硬的渡河点和桥梁区域,构筑了大量的坚固火力点和反坦克阵地,相当于提前锁死了所有关键的通道。”
最后伊卜拉欣总结道:“所以参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