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家。
因此,像是班达尔这样的王子,在年轻的时候,大多数会被送去国外学习各种知识。
等回来以后,成为各部门的基层干部,辅佐嫡系。
这些数量庞大的分家,与数量相对较少的本家,构成了双志金字塔一般的权力结构。
而这也是一种默认的事实。
费萨尔家作为开国国王既定的,管理王室卫队的家族之一,班达尔成年后,就被送往合众国的军事学校留学。
待到回国,直接被授予中尉军衔,送入当时还是“王室卫队”的陆军,被担任步兵排的排长。
这是一套标准流程,班达尔对此也并没有什么不满。
后来“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阿拉伯各国开始采购武器,双志也从合众国淘换到了大批的“先进”的装备。
由于班达尔有过合众国的留学经验,外加年轻,就顺理成章地进入新成立的装甲部队,又从上尉晋升为了校官。
原本按照正常的人生轨迹,他大概会花上数年时间晋升中校,担任旅部的参谋长或者副团长,开始向战役策划和司令部运作层面转型。
但再要往上就很难了,也许在某位地方总督的提携下他能够晋升上校成为旅长,但想要成为将军则需要巨大的契机,一般涉及到大规模的战争,还有派系.基本上没有十几二十年,是不太可能的。
然而,命运的转折点发生在两年前。
他的顶头上司将他送去了努科希尔,去辅佐一个年轻的草包王子。
在班达尔看来这是一项“送死”的命令,上头的意思大概是想让一位血统高贵的王子死在前线,这样既能激发国内民众的抗战热情,又能以受害者的身份获取国际上盟友的援助。
从政治的角度,这无疑是一笔划算的买卖,毕竟就算是嫡系血统的王子也不罕见,在王室里也是一抓一大把。
班达尔也很聪明,接到命令时就看出了这一点,但是看着当时阿拉伯各国兵败如山倒,他只是想着,或许总得有人打出一场漂亮仗,就算战死也得死的壮烈。
结果,没想到的是,那个草包王子跟他想的一样。
而且对方不光想要打的漂亮,
他还想打赢。
然后——
他们竟然真的成功了。
战后草包王子被晋升为了少将,就连他也连升两级,成为了上校。
班达尔每次回想起来,都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结果真正不可思议的还在后面。
在抵抗锡安侵略成为了主旋律,解放被侵占的土地成为国策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