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4231就这
10月12日傍晚,摩纳哥全队乘坐大巴从下榻酒店出发,前往巴黎王子公园球场。
与法国杯或法国超级盃不同,这次是真正的客场了!
所以一路上大巴车的周围,就开始看到一些球迷举著挑的標牌,或者是对著大巴车上的球员进行谩骂,还有的就是用各种各样的歌曲来讥讽对手。
是的,就算是低调,但对主要竞爭对手的攻击,还是不能少的!
不过对於这种“礼遇”,摩纳哥眾將也是很习惯了,並不放在心上。
几乎在每个客场,都会有这样的球迷!
所以也没有必要去理会。
他们能做出的最好回击,就是在场上击败对手!
这比千言万语都要有用。
而当到了晚上,裁判组率领双方球员踏上绿茵场时,罗逸和队友们自然文收穫了一片来自巴黎圣日尔曼球迷们的热情嘘声。
猜边环节很快结束。
双方球员在场上站好了各自的位置。
伴隨著主裁判的一声哨响。
比赛正式开始!
四面看台瞬间爆发出山崩海啸般的欢呼声。
“身穿红蓝色主场球衣的是巴黎圣日尔曼,他们排出了4-2-3-1的阵型。”
“门將:拉玛。”
“后卫线:科勒特,里卡多戈麦斯、罗切尔,科沃斯。”
“双后腰:盖兰、勒冈。”
“前场三將:吉诺拉、拉易、瓦尔多。”
“中锋:维阿!”
“身穿白色客场球衣的摩纳哥,他们排出的依然是4-3-3阵型!”
“门將:巴特斯——”
今天摩纳哥自然是主力尽出。
温格在前面一两周时间做的轮换,就是为了今天能够用最好的阵容、最好的状態来对阵巴黎圣日尔曼!
而巴黎圣日尔曼这边,主教练路易斯费尔南德斯显然是琢磨了很久。
上赛季对摩纳哥的两连败不是他执教的,自然不能算在他头上。
但本赛季超级盃的失利,他可甩不了锅。
当时他另闢蹊径地祭出了弃用拉易,而让维阿拉边的踢法,但结果依然是大败给了摩纳哥。
所以这一次他依然是主动求变,使用在这个时期並不是很常见的4-2-3-1阵型。
说到4-2-3-1,其实这样的阵型在很早以前就出现了。
1970年世界盃上,巴西队主教练扎加洛被认为是最早採用类似4-2-3-1体系的先驱。
他將当时流行的4-2-4阵型改造为前场四人组:里维利诺与雅伊尔津霍分居边路,贝利担任前腰,托斯唐突前中锋,形成攻守平衡的体系。
这种配置已经具备现代4-2-3-1的核心理念一一双后腰保护防线+前场四人灵活换位。
到了80年代,西班牙教练胡安曼努埃尔利略在执教莱昂內萨、萨拉曼恰等低级別球队时,率先明確使用4-2-3-1阵型。
他强调五中场控制中路区域,通过双后腰的站位实现高位压迫和控球优势,
这一理念也深刻影响了瓜迪奥拉等后来的战术大师。
其实在86世界盃上的阿根廷队也有类似的踢法,马拉度纳作为“自由组织者”的角色(介於前锋与中场之间)启发了后续球队对前腰位置的重视,促进了4-2-3-1中场结构的演化。
这套阵型真正流行起来是在2000年之后,就比如博斯克在2000年执教皇马时,就以马克莱莱(防守后腰)+古蒂(组织后腰)的双轴为基础,搭配齐达內(前腰)和劳尔(偽九號),首次在豪门层面验证了4-2-3-1的攻防效能,並率队夺得欧冠冠军。
但在90年代,其实就已经陆续有人在使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