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就闭嘴。”
钟山心想我真是多余问你,干脆起身回剧本组,自己约略写了个提纲。
第二天,民族饭店的会议厅里,足足坐了五六十位。
钟山三人到的时候,人已经来了大半。
钟山挨个扫下来,发现小小的会场里,集结了人艺、青年话剧团、实验话剧团、儿童话剧团等多个话剧团体代表,还有欧阳山尊、冯木等一票戏剧、文学界的理论家,以及人民文学、燕京文学、当代的编辑。
除此之外便是艺联、剧协的各种领导。
不过最让钟山意外的还是空政话剧团的王贵。
“王团长,你也在呀!”
“当然,有人艺的地方,怎么少得了我们嘛!”
王贵跟旁边的俞民握握手,爽朗的笑声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很多人一眼发现,好家伙,之前传得沸沸扬扬的“打人事件”的两位主角都来了。
而且他们抢的不就是今天《法源寺》的编剧、此刻正站在王贵和俞民身边的“钟山”嘛。
如此“历史性”地握手,一时间所有人对传播学的兴趣都提高了不少。
不过江湖传言这种事,永远传不到正主耳朵里。
跟王贵打了个招呼,俞民只当无事发生。
而王贵却异常热情,趁着座谈会还没开始,不仅跟俞民嘘寒问暖,拽着钟山向众人宣告《夕照街》立项的好消息。
这种行为在吃瓜群众看来,那就是宣告虽然人没搞到,但是空话绝不认输。
一番动作下来,察觉到旁人看自己的眼光的俞民也感觉到有点不对了。
此时座谈会开始在即,他也只能沉默以对。
座谈会本身没什么可说的,一众话剧团、评论家大多对于《法源寺》给予了高度正面评价,偶尔有指出问题的,也基本都是舞台表现方面,但林钊华全程耷拉着眼皮,似乎根本不在乎。
一场座谈会开了三个小时,最后,会上剧协的领导们集体决定,推荐《法源寺》纳入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文艺演出之中。
这个决定,几乎可以算是给《法源寺》盖棺定论,确认这是一部水准之上的优秀作品。
等到散场的时候,王贵还跑到钟山这里刷了个脸。
“钟编剧,下星期继续排《夕照街》,咱们排练厅见!”
说罢,他跟俞民招呼一声,风风火火地走了。
俞民走出会场,在走廊里拐了个弯,伸手把钟山薅了过来。
他紧锁着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