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天,叶勤勤几乎憋在了仓库里。
五万件快递形成的“围墙”
之内,一片区域被特意清理出来,架设起了简易的摄影灯和三脚架。
地上铺开了从2oo8年到2o15年,整整八年的《国家地理》杂志。
它们被按照年份和期号仔细排列,摊开的页面展示着地球上那些最壮丽、最神秘、也最原始的角落:
晨曦中的梅里雪山,深海光的水母群,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以及北极光下静谧的北欧小镇。
这些杂志,因从未打开,油墨色彩依旧饱满,仿佛将那时光连同那些令人心驰神往的风景,一同凝固在了这方寸之间。
“灯光再往左偏一点,对,这样阴影没那么重。”
温小帅调整着设备,神情专注。
他不再是那个音综上不被人看到的小透明,此刻更像一个严谨的纪录片摄影师,对布光和构图研究很久。
叶勤勤坐在一旁的小凳子上,膝盖上摊着几张写满字的稿纸。
她的文案已经修改了无数遍,总觉得词不达意,无法完全承载那份沉甸甸的情感。
“小帅,你说……我们这样解读舅舅的心思,对吗?”
叶勤勤抬起头,眼中有些许迷茫。
越是深入这些藏品,她越觉得自己在触碰一个陌生而丰富的灵魂,生怕自己的理解过于肤浅,亵渎了那份深藏于岁月中的真挚。
温小帅停下手中的活,推了推眼镜,认真地说:“勤勤,我觉得不存在绝对的对错。
我们是在用我们的方式,去连接舅舅的世界。
你的文案,是基于这些实物和他的日记,是合理的推测,更是用心的感受。
就算有偏差,这份真诚,观看的人一定能感受到。”
叶勤勤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
温小帅的话给她一种踏实的安慰。
拍摄正式开始。
镜头先扫过地上铺开的宏伟“地图”
,最终定格在叶勤勤略显疲惫但眼神清亮的面庞上。
她拿起一本2oo8年7月号的《国家地理》,封面是即将举办奥运的北京城夜景,璀璨而充满希望。
“大家好,我是时光守护人。”
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颤和激动,但很快稳定下来。
“今天,我们想和大家分享我舅舅收藏的另一份珍宝——从2oo8年到2o15年,几乎一期不落的《国家地理》杂志。”
她轻轻抚摸着杂志封面,仿佛能感受到舅舅收到快递时的心情。
“在那个网络尚未像今天一样无孔不入的年代,《国家地理》就像一扇任意门,通过它,我们可以看到地球另一端正在生的故事,可以仰望星空,也可以潜入深海。
我想,舅舅订阅它们,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因为,他心里装着整个山河。”
叶勤勤的语调渐渐变得舒缓而富有情感,她开始讲述文案的核心部分: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很多年前,那封轰动一时的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这句话,说出了多少被生活困在原地的人,心底最深的渴望。
而我舅舅,他或许没有那样决绝地辞职远行,但他通过这些杂志,一遍又一遍地在精神上完成着环球旅行。”
她拿起另一本,翻开到介绍冈仁波齐的内页,神圣的雪山在灯光下熠熠生辉。
“很巧合,我最近在他的qq空间里,看到过对这个地方的标记和注释。
比如这里,他写着‘转山之路,心之所向’。”
“我猜想,舅舅憧憬的,或许不仅仅是打卡《国家地理》推荐的极限风景,他更希望的,是能和某个心意相通的人,一起分享这份震撼与感动。
人生的意义,无外乎于见识世界的广阔,也在于找到那个能陪你一起看世界的人。”
说到这里,叶勤勤的声音有些哽咽,她停顿了一下,努力平复情绪。
温小帅在镜头后对她做了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