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等人接触,并帮助筹建组织。国际上提供了资金、理论指导和人员培训等多方面的支持。而在早期领导人中,如陈、李等人虽然在国内有较高的威望,但在主义的理论方面和革命经验上仍依赖国际方面的指导”。
“所以,基于这些因素,虽然陈、李是组织的主要创始人,但国际方面的支持和指导,对我们的组织成立和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国际上对国内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和果党合作和大革命时期”。
“而根据国际方面的章程,各国的组织同国际方面是隶属关系,也就是说各国的党都是国际方面的支部,支部必须服从国际方面的领导和指示。我们的组织在成立时即接受了这一原则”。
“然而,这种隶属关系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国际方面的指示经常脱离我国的实际情况,导致我们在革命策略上出现失误。例如,两党合作策略和后来的各种的冒险主义,都与国际方面的错误指示密切相关。直到我们在实践中逐渐成熟,才最终摆脱了国际的影响,走上了独立自主的革命道路”。
天幕下,明朝,永乐年间的朱棣迫不及待的问道:“那后期这两人怎么没出来,再怎么说在国内也是有威望的啊”。
陈勇:“一位在1927年因为各种因素卸职退出了组织,李则是在1927年被北洋军阀残忍杀害”。
“那,那教员呢”。
陈勇叹了口气,说道:“这里就不得不再拓展一下之前看到关于古田的电影”。
陈勇翻了翻资料,说道:“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的会议,当时是确立了教员在第四军的领导地位”。
“而接下来看的电影血战湘江发生于1934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此时李德和博古已经掌握了军队的最高指挥权,是整个组织的最高层了”。
陈勇:“尤其是国际方面重用他们自己人,在他老人家被排挤出领导层后,博古和李德成为军队的实际掌权者。这两人推行冒险路线,试图通过正规战和阵地战对抗敌军,但这与我军的实际情况严重脱节”。
“总结就是,李博两人之所以担任高层,主要是因为国际方面的支持、以及当时党内斗争的结果”。
陈勇在简单介绍了李、博二人的事之后,就说到另一个事。
陈勇:“这里再提另一个故事,那就是胡必成同志在德国期间积极参与了组织的组建和革命活动。在1922年3月,胡必成与张申府、刘清扬等人从法国迁居德国柏林,住在柏林瓦尔姆存皇家林荫路54号(现柏林联邦大道54号)”。
“这个时期,胡必成频繁往来于柏林和巴黎之间,联络勤工俭学学生和进步华工,宣传无产思想,推动组织的筹备工作。这一组织是我党在欧洲的重要分支之一,旨在团结旅欧的进步青年和华工,并为中国革命培养骨干力量”。
“这里还有一段佳说,那就是介绍朱得(德,故意写错)加入组织。1922年,朱得从中国上海远赴德国,寻求救国真理和组织。几经辗转,朱的终于在柏林找到了胡必成,并向胡必成同志倾诉了自己的革命志向,并表达了强烈加入组织的愿望”。
“胡必成敏锐地认识到朱得是一位志同道合的战友,决定帮助他加入组织。最终,在胡必成和张申府的介绍下,朱得于1922年11月正式加入组织的欧洲支部。这故事传的很广,在电影中也有过类似的对话,别人提及朱得,就问道,是那个找组织找到德国去的吗”。
天幕下,众人看着这位革命人士找组织的事迹,感慨道:“从上海到柏林啊,这是何等的赤诚之心”。
汉朝,刘邦:“为什么是上海啊,之前也多次提到上海”。
张良:“陛下这得问清朝了”。
刘邦想了想,翻了翻白眼,“想起来了,上海被划出去了,是外藩人的地界了,想来应该是在那里能躲过敌人的追抓”。
此时其他的朝代也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