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o4章血战湘江,预告
在看完电影后的第二天,陈勇实习的医院终于迎来了三甲审核。
在审核当天那肯定是不能躲在角落摸鱼的了。
事实上实习生也会被抽到问问题,所幸不用背那些“应知应会”
,更多是集中在临床专业要求的手卫生、无菌操作,心肺复苏以及人人都必须懂的消防知识。
天幕下,所有人看着那一群人过来,然后叫出一个义务工作人员,问各种问题,好家伙,给他们都看紧张了。
“诶?居然没有实习生不爽捣乱”
。
“实习生的担子不重,都是简单问题,你看主播他们一下子全过了。
主要是院方领导不当人,让实习生加班”
“是啊,怎么说也是自己老师,一己私欲就在暗中使绊子,几千个医务工作人员背了半年的资料就全废了”
。
这就是为什么大医院更喜欢让学生回去,因为他们真的不敢赌,只能说陈勇实习的医院,好胆。
审核完毕,看到专家去其他部门了,整个科室都感觉轻松了,陈勇的老师还请大家喝奶茶,反正回访的可能性不大。
一下午无事,又不用加班,到了晚上陈勇就想着看点什么电影好呢。
就在陈勇考虑的时候,朱棣问之前关于古田的电影,貌似有后续的故事,能不能放一放。
带领一支弱势的军队披荆斩棘,建立新国,他真的很感兴趣啊。
电影当然是没分一二的,但后续的历史有相应的电影,血战湘江。
而在看电影之前,陈勇先简单说了一下当时担任组织高层的李、博二人。
陈勇:“李、博二人之所以能够担任军队高层,有以下这些方面的因素。
先是国际上的背景。
李德是国际方面派往我国的军事顾问。
他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被认为具备军事理论素养,因此被派到我们这协助我们”
。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看着天幕,反问了一句:“什么叫被认为具备军事理论素养?”
但陈勇好像没注意到,以至于没有解释这个问题,但众人也不是傻子,朱元璋只是习惯性的问了一句,很自然的他们想到了一个人,此时徐达淡淡的说出一个名字:“赵括”
。
陈勇:“博古曾在毛熊那边留学深造过,深受国际组织的信任,也因此毕业后他被特派回国,而他则在之后的时间里逐渐掌握了实权”
。
“然而,他虽然吃过洋面包喝过洋墨水,但是回国担负重任的时候也年仅岁。
由于缺乏军事经验,在面对敌人的几十万大军时,年轻的他感到束手无策。
而此时同为国际方面派来的李德自然是被他视为“及时雨”
,很快就把军事指挥权交给了李德,希望这个外国的军事顾问能帮助队伍扭转局势”
。
“在此期间,李德被博古视为“洋钦差”
,他的身份和背景使他在军中享有极高的权威,甚至被称为‘红都的太上皇’,根本就管不了”
。
唐朝,李世民:“为什么要听国际的?”
。
太上皇,那不就是用来关着的吗,管是管不了,但总是有办法整的,李世民习惯性的用自己的条件思考着。
因为之前一直漏掉消息,经过系统的提醒,陈勇终于关注到了这个问题,解释道:“这就要提到另一个事了,当时我们是国际的一个支部,必须服从国际上的指示。
李德作为国际的代表,其地位和决策被认为具有不可置疑的权威性。
而博古对这个洋钦差盲目信任,导致他们对各种错误指挥缺乏有效的质疑和反对”
。
“我们自己的组织在成立初期有个说法叫南陈北李,这个故事主视角是两位国人。
但党与国际的关系从一开始就非常紧密,甚至可以说组织的成立本身就是在国际的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