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样的徒增伤感的情节,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用意,作者这样安排,就有些值得商榷了。
当然,书迷们相信李凡一定是有他特殊的用意的,只是大家想不到而已。
带着心里的疑惑,书迷们继续往下看。
心中悲痛的宋慈检查父亲的遗体,发现父亲是中毒而亡。
难道是谋杀?就在宋慈悲愤之际,同样悲痛的老管家,将宋巩的遗书给了宋慈。
遗书上有宋巩死亡的原因。
宋巩是服毒自杀。
宋巩四十年刑狱从无错案,然而最近一个案子,宋巩却是误断命案,这也是宋巩一生,唯一的一桩错案。
就是这唯一的一桩错判命案,让老推官服毒自杀以死谢罪。
而且,在老推官的遗书中,还给宋慈留下一道,“终身不得涉足刑狱”的遗命。
这让从小立志子承父业,豪言“此生必得成就刑狱伟业”的宋慈,从此心灰意冷,整日以酒浇愁。
偏偏接下来,又传来宋慈好友,梅城县新任县令孟良辰,在赴任途中,死于驿站起火的恶讯。
好友孟良臣的猝然遇难,使宋慈更加焦灼不安。
想要前往事发地点,调查好友遇难的原因。却又因为父亲“终身不得涉足刑狱”的遗命,不敢前往。
书迷们看到这里,无不在心里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为老推官的自杀谢罪感到深深的惋惜,同时对老推官留给儿子的遗命,也非常的理解。
“老推官为一桩错判命案就自杀谢罪,实在是太让人遗憾了,也是整个大宋朝的损失。”
“老推官让儿子终身不得涉足刑狱,估计也是担心儿子赴他的后尘。”
“自然是那个原因了,父亲嘛,肯定不希望自己的儿子赴他的后尘。对此,我们完全可以理解。只是,老推官此举,有些不够大义。”
“的确,他让宋慈终身不得涉足刑狱,那这个世界上,怕是要多出不少冤案、错案,多少无辜之人含冤而死。老推官的确自私了。当然,站在父亲的角度,我们完全理解。”
“不过,老推官应该知道,宋慈有‘此生必得成就刑狱伟业’的志向,他弄出这么一个遗命,不是让宋慈进退两难吗?看宋慈现在整天焦躁不安的样子,着实有些可怜。”
“哎,正因为老推官知道宋慈有那样的志向,才会留下那样的遗命不是。焦躁不安一段时间,总比枉送了性命好不是。”
“好吧,的确是这么回事。”
“……”
书迷们这一次的观点很一致,在认为老推官有私心的同时,也对老推官的私心非常理解。
并没有人说老推官的做法不对,只是有些苦了宋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