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全国小说奖、什么谢冕……对於她这个文坛“文盲”来说基本等於没听!
但是就听懂一个事情,似乎李有思写得小说太厉害了……这群学生说得神神秘秘的,基本都能概括到这句话里面来。
张丽就算裹成小糰子,她这国色天香的脸就能吸引无数的目光。
她特意在外面披了一件文工团的军装,这样能够避免很多的麻烦事。探索的目光凑过来,就收回去了。
越往北平里面走,越能够体会到“落叶归根”这篇小说的影响力。
不仅在路边能够听到这些人谈论小说,进入了书店里面,也见到这些人在排队购买各类文学评论和报纸。
张丽感嘆了一句:“好多人啊!”
愣了一会儿,张丽反应过来,自己是来投稿的。
她急匆匆拿著稿子去了《儿童文学》。朝阳区左家庄北里 5號楼是《儿童文学》编辑部的位置。
《儿童文学》可以说是和《收穫》平分秋色——一个有叶圣陶站岗,一个是巴金老师办的刊物。
不过两位老人家基本都很少过问杂誌社的事情了,大多就执行一个监督的义务而已。
很快,张丽就到了他们杂誌社的门口。站在这里,张丽思索片刻,是直接投稿邮箱,还是拿著推荐信进去呢
她左右踱步!
任溶溶是杂誌社老编辑,老人家一走过来,就见到一张端庄大气的脸,她立马笑了起来:“这位小同志,你找人吗”
张丽看了来人一眼,判断来人应该是杂誌社的编辑之后,她立马把手里面攥著的信和稿子都拿了出来。
“我是帮別人……不,是別人介绍过来投稿的。”
说罢,把那封信和稿子都递了过去。
任溶溶看了一眼来信,倒是没有第一时间怀疑张丽,这就是长得好看的好处了遇到好人的机率也很大。
她打开了杂誌社的大门说道:“这位同志先跟我进去吧!外面挺冷的。进去再慢慢看看你的稿子。”
张丽点点头,跟著任溶溶就走了进去。
早在《儿童文学》成立的时候,任溶溶这位留洋的老人家就来到了杂誌社工作,除去中间的十多年动盪,一直都在杂誌社工作。
张丽紧紧跟著她走到了办公室坐下。
任溶溶才打开了推荐信看了一眼——一看作家的笔名:李有思。
这个名字,记得清楚!北平的编辑应该都知道!
“哎这不是传统文学的作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