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ck icro otor的远征
京大精加工数控中心。
巨大的厂房内,空气带着一丝金属切削液特有的微凉气息。
一台宛如钢铁巨兽的“数控桥式龙门五轴联动车铣复合机床”正发出低沉的嗡鸣。
在陈默穿针引线的介绍下,张院士陪同着橙科的技术总监周明哲,站在控制台前,目光紧盯着屏幕上跳动的参数。
“加工完成!”操作员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后的兴奋。
巨大的防护门缓缓开启,机械臂精准地将16枚闪烁着金属冷光的精密定子取出,小心地放置在特制的防静电托盘上。
每一枚定子都呈现出镜面般的光泽,结构复杂精密。
“单件造价2.2万,16件一共35.2万!”
京大精加工中心的负责人对周明哲说:“我们的价格本就比国际市场低20%,这次是看你们一次性加工超过10件,才额外给出12%的折扣价!”
周明哲点点头,他更关心的是精度。
之后,他跟着中心的质检员,利用超高精度的三坐标测量仪、激光干涉仪等设备,对这16枚定子进行了严格的复检。
数据在屏幕上跳动
尺寸精度:±0.0018(优于要求的±0.002)
公差等级:it4级(远超要求的it5级)
表面粗糙度:ra 0.008μ(优于要求的ra 0.01μ)
“完全符合要求,甚至超标准了!”质检员确认道。
周明哲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容,他转向张院士,郑重道:
“张院士,非常感谢京大的鼎力支持,请您放心,如果橙科能拿下订单,合同中承诺的,京大授权给我们的环境控制模块技术部分,将享有20%的利润分成!”
出于对商业信息的保密,陈默和周明哲并未向京大方面透露预研对准系统的参数及竞标具体信息。
张院士温和地笑了笑:“好说,好说!能帮到国内的企业走出去,也是我们的心愿!”
他看着那些精密的定子,带着一丝好奇和惯性思维。
“我还不知道你们这个陀螺仪最终能达到什么精度呢能被外商看重,想必已经达到国际水准了吧”
在张院士认知里,商业化的高精度陀螺仪,能达到“千分级”(0.001°/h),偏差±0.0008°/h就算不错了。
毕竟三个零(0.001°/h),基本就是国内当前技术的极限了,这些年国内技术突破主要是在增强稳定性,减小偏差值。
周明哲是个半路出家的工程师,对“国际水准”这种模糊概念缺乏直观比较。
他只知道yt-3.0当初陈总的设计指标是五个零(0.00001°/h),并且他们也做到了。
所以周明哲以为这只是个“还不错”的水平,便很实在地点了点头:“嗯,应该是吧!”
那语气平淡的,仿佛在说一件很普通的事。
张院士只当他谦虚,或者理解有偏差,也没深究,笑着目送周明哲将16枚价值不菲的定子,小心翼翼地装入特制的恒温防震储存盒中,踏上了返回山城的旅程。
山城,橙科微电机有限公司,改造后的超净实验室。
周明哲带回了京大精加工数控中心加工的“超精度定子”,一回来便立刻投入到紧张的组装工作中。
他与经验丰富的刘师傅、王师傅一起,在千级洁净度的环境中,屏息凝神,将这些精密定子与橙科预先加工好的其他核心部件(转子、传感器、电路板等)进行组装、上漆,目标是制造出14枚yt-3.0陀螺仪。
这是一项极其考验耐心和技巧的工作。
即使有京大提供的顶级定子,组装过程依然充满挑战。
最终,16组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