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想想现在,那些被淹的小区、桥洞子什么的,我感觉设计他们的人就该下去,跟老祖宗学学再回来上班……
“行啊!”
孙把头冲我竖了个大拇指说:“不愧是王灯爷的徒弟,你小子真是不软!”
我微微一笑,谦逊的摇了摇头。
实则心里想的是:必须的!我特么也感觉我自己很硬!
“对了小萧。”
这时,程涛又说:“我承认你的分析有道理,但有一点,如果是在村子中,那为什么没有封树痕迹?”
不得不说,还得是盗墓世家,程涛这个质疑非常关键。
封土!
如果史料记载无误,窝棚村这座大墓的东家,应该是秦开“却胡千里”之后的人物,也就是战国中后期,当时大型封树已经成为主流,如果有大墓,就必然得有封土。
我想了想,说道:“这个不太好说,要么是个例,要么就是山河变迁,老百姓取土铲没了,根据资料记载,遵化无终山下的燕昭王墓,以前也存在巨大的封土堆,现如今不也铲没了么?”
程涛仔细琢磨几秒,点点头没有再问。
确定了区域,接下来就是要划定具体的勘探点位。
窝棚村比营子村要小,只有百十户人家,不过再小它也是个村子,整体范围能有将近一里方圆,因此到了这个环节,我的短板就显露出来了。
没搞过,不知道从哪下手。
换句话说,如果是我独立操作,就得从最中间开始,老老实实的打网格。
好在程涛经验丰富,少说三代的盗墓经验,累计到他一人身上,毫不夸张的说,这人对战国墓葬的理解,比对他媳妇还要透彻。
观望了两分钟,他指出五个点位,其中三处是人家,一处是牛圈,还有一处光秃秃的,在两户人家之间,好像是片自留地……
下了山回到小院,一听说要在村儿里勘探,老李他们都很意外,七嘴八舌的就嚷嚷起来。
有说容易被发现的,还有说这几天文保协管队总在附近转悠,要不要等等什么的……
砰!
一拍桌子,孙把头低声喝道:“少特么废话!怕事儿的,现在就特么给我滚蛋!”
屋子里瞬间陷入寂静。
过了几秒,他说:“今晚老程和小萧他们勘探,咱们放哨打下手!”
“老四老刘,你俩一个村头一个村尾,有情况就打报告!”
“朱大牙老李,你俩跟小萧兄弟,他说咋干就咋干;广才儿你跟我,咱俩和老程一起,就这么定了!”
……
几小时后,夜间十一点半。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