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全当没看见,缩在后排猥琐发育,静静地看各位大佬秀肌肉、发朋友圈。
就这样闷头儿混了三百多年,到了公元前320年,燕王哙继位,这哥们脑袋秀逗了,在苏代、鹿毛寿一群人的忽悠下,居然将王位禅让给了相国子之,还剥夺了太子平的继承权和属部。
这太子平哪能乐意?
他联合燕国将军市被,拉杆子就干起了子之,双方在现今北|京西南一带打了好几个月,结果由于不团结,市被叫叛徒偷偷砍了,太子平撒腿就跑。
周边的齐国和中山国一看:好机会,干|他!
两国纷纷派大军讨伐燕国,铸就了战国时期著名的大事件——子之之乱。
历史记载,齐国破其都城、杀其臣民、毁其宗庙,导致燕国近乎亡国,但由于周边的赵、魏、韩、秦等国担心齐国做大,就说你再乱搞我们就干你,齐宣王感觉状态不对,只能被迫撤退。
而后经赵武灵王的帮助,在韩国做质子的燕王哙之子公子职被送回燕国,立为了燕王,这场动|乱才告一段落。
这个公子职是谁?
就是燕国历代君主中最猛的一位——燕昭王。
燕国是姬姓燕氏,要按主流说法,会称呼他为“燕职”,但我感觉,我们可以叫他“姬职”。
不白叫,因为姬职很机智!
像咱们小时候听过的“千金买马骨”、“高筑黄金台”之类的典故,都出自这位君主,而后也是在他的机智操作下,才有秦开却胡千里、乐毅五国伐齐。
尤其是乐毅,连下齐国七十余城,攻占齐都临淄,不但一雪当年亡国之恨,更使燕国成为北方强国,毫不客气的说,绝对是书写了燕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
不过很可惜,这哥们儿机智有余,寿命不足。
燕昭王去世后,燕惠王猜忌乐毅,让骑劫取代了乐毅的兵权,导致伐齐成果丧失,燕国实力也再度下滑。
再往后,千古一帝始皇陛下就出来了,燕国也就没啥大作为了……
至于荆轲刺秦,这个没啥好说的,不是因为大家都知道,而是因为我不太信。
这么说吧,除非秦朝出土的竹简,或青铜器铭文上记载了这事儿,否则在我看来,这个事儿要么是民间意淫,被史学界借鉴了;要么就是秦国自己搞的发兵借口。
咱都不说安检这一关他过不过得去。
道理很简单,就算除了秦王之外,其他人都不能带武器,那你觉得,朝堂上的一群骄兵悍将,赤手空拳就真不敢上么?
还什么“秦王绕柱走”?
闹呐?
真要有这种事儿,荆轲在朝臣的眼中,根本就不会是个持刀的刺客,而是不世的功勋。
凭老秦人的血性,我感觉到最后,荆轲他都不会是完整的,还能轮得着始皇帝亲自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