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姓孙的,根本就不是什么野路子,而是姚师爷手下的把头。
并且,还是最早跟着他混的一个。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姚师爷是怎么落网的,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具体是怎么起家的。
不算多传奇,简单给大家讲讲。
用他的话说:那时候我跟你一样,初出茅庐,没啥大志向,满脑子琢磨的,就是弄个万把块钱,买一群羊,然后娶老婆过日子。
这话我不太爱听。
因为我感觉,我还是有点儿志向的,至少不局限于一群羊。
姚师爷告诉我,那是他干活的头一年。
当时他们就两个人,一个是他,一个是曾在他爷爷手底下干过活儿的土工。
这种规模搞不了大项目,因此那时他们主打的,是浅层的红山坑和辽代坑,出货量不大,挣的也不多,像千禧年动辄几万、十几万的红山玉器,那时候只能卖几十。
是的,几十块,不是几十万。
不光是因为年头儿早,更主要的,还是货不对庄。
找不到合适的买家,再好的东西也只能低价出手,不然的话,至少能再加个零。
而就在一次偶然的出货过程中,他认识了老孙。
当时老孙也不倒斗,是倒腾牛羊肉的,从本地收,通过铁路专线,运到北|京大红门屠宰场集散。
这种经历,使老孙在很早的时候,就见识到了大城市的繁华,当然,也还有四九城里,那些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奇闻轶事。
其中就包括古玩。
那时候潘家园还不行,北|京的古董交易,主要集中在福长街、象来街、后海等早期市场以及官方的文物商店。
但当姚师爷听闻,一件普普通通的红山龙形勾,竟曾以八千块的天价卖给香港客商后,他才终于明白,他这辈子,绝不仅仅是一群羊的高度。
于是乎,在老孙的帮助下,他揣着精心挑选的玉器,坐上了去北|京的列车,开启了他“北派第一人”的倒斗生涯。
姚师爷告诉我,那一趟他挣了三万六千块钱。
提起这三万六,他话语里满满都是回忆、震惊以及激动,仿佛回到了那个蒙昧、短识、年轻的时代。
然后……
然后他们就干起来了!
钱越挣越多,坑越搞越深。
并且在老孙的建议下,他们开始扩充人手,而老孙,自然也就成为了他麾下的第一位把头,像郑把头、马哥、王把头他们,都是在这个时期内入的伙。
但直到十年前,他们的团队,遭遇了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