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事儿!”
他摆了下手,老神在在的说:“这会儿但凡手里有的,谁特么还在村里待着?根本就不回村儿,放心吧!”
我点点头,继续道:“大叔,收是收,但我俩也不是啥都收,你先跟我说说手里几件儿货,都啥样儿呗?”
大叔琢磨了一下,比比划划的说:“我有四个,两个是镯子,这么大,一个跟暖壶盖儿似的,中间空的,有点儿斜歪,还有一个像是光盘,中间有个眼儿,这么大……”
卧槽!
我又吃了一惊。
跟姚师爷认识了这么长时间,红山的东西我基本掌握了。
玉璧和玉镯还好,但他说的“暖壶盖”,学名叫“斜口筒型玉器”,又名“马蹄筒”,出土时多见于墓主人头顶上方或腰间,这东西,一般只有红山文化上层阶级的中心墓葬才能出。
见我不说话,大叔继续道:“兄弟,没事儿,我们好几个人呢,我的你要相不中,他手里还有不少,你可以跟我去看看!”
“不少?”
“不少是多少?”我问。
大叔皱眉琢磨几秒,摇摇头说:“具体多少我也说不好,三十来个儿吧!”
“三十……”
我人直接懵了。
姚师爷说过,红山的点子虽然是以玉器为主,但出货量却并不太多,即便是高等级的红山墓葬,平均也就是单坑三到五件左右,超过十件的都是凤毛麟角。
迟疑了一秒,我赶忙问:“大叔,我听说不就三座墓么?咋这么多东西啊?你们到底刨出来几座墓?”
“是仨!”
大叔不假思索道:“架不住它东西多啊!我觉着……一个坑儿里就得十几二十件儿!”
干咽了口唾沫,我汗都冒出来了。
单坑超二十件文物的红山墓?!
这他妈的,还搞个毛啊!
缓了缓神后,我问出最后一个问题:“大叔,从发现到现在,考古队的人都在哪勘探来着?这方面注意没?”
大叔将烟头按在树干上捻灭,拍着我肩膀就说:“放心,往们待那个村儿,昨儿个都扎完了,几个小年轻儿弄的,啥都妹扎出来,今儿个都妹去人儿!”
“小年轻儿?”
“嗯,对,还有个女的呢!那昨天上午,急赤白脸的找厕所,找着了还嫌乎埋汰,不特么上,可几把潮种了!”
听到这我基本确定了,他说的几个小年轻儿,应该就是昨天的实习四人组。
事情就是这么巧。
原本我都打退堂鼓了,可一了解到这点,我心里顿时就又浮起点儿苗头。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