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劲的,出货量相当可观,而且很容易出现造型奇特的孤品!”
我边听边点头,心说牛逼!
不愧是搞红山墓的大手,这规律,真是叫他给摸的门儿清!
这里我多说一嘴,就是最后一项,直到今天为止,官方的考古发掘中都没碰见过实例,可反观姚师爷,早在二十几年前就给总结成规律了,真不知道,他究竟刨到过多少红山时期的小规模大坑,又刨出来过什么样的珍稀古玉……
看我理解的差不多了,姚师爷总结道:
“所以能不能捡漏儿,你得先看村民刨出来的那几个坑儿是啥年代、出货量啥样,根据这个推断一下,后续考古队的勘探范围是会扩大还是缩小,然后才能判断,到底有没有机会干。”
呼——
缓缓长出口气,我这才明白之前想简单了。
如果碰上姚师爷说的第一种情况,也就是发现了祭坛或者更多的积石冢,那很可能方圆十几公里的范围内,都会变成“雷区”……
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想到这种可能,我当时就怂了。
然而没想到,就在我心里开始打退堂鼓的时候,把头却道:“怎么?怕了?不敢去了?”
嗯?
把头他啥意思?
我怎么感觉……他是在拿话儿激我?
不等我多问,把头继续道:“甭想那么多,该去就去,捡不捡漏儿的先放一边,有些个世面,总归是要见识见识的。”
“有些世面?”我愣住。
见我还没明白,姚师爷笑呵呵解释说:“干咱们这个不能光熟悉同行手法,某些跨界的同行,也得熟悉熟悉才行,因为不是所有人都会带着工作证,在你面前晃悠的。”
卧槽?
这、这么恐怖么?我直接亚麻呆住了……
虽然不敢相信,但事实就是这样,正规军的队伍里,有一批人是专门干这个的,在北派行话中,一般称呼他们为“斑鸠”。
他们有些是科班出身,有些则是跨界转行,而那些跨界转行的群体里,甚至不乏前辈大手!
仔细给我解释了一遍,姚师爷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冲我扬了扬下巴问:“咋样?还敢不敢去啊?”
说实话,不太敢,或者说是不太想。
但我明白,这不是把头愿意听到的,尤其还当着姚师爷的面儿,我要做了缩头乌龟,把头肯定会失望。
而且把头虽然没说,但他的意思我理解了,就是这条路要想走的长远,不光得会找墓、会刨土,还得会审时度势,辨别什么样的人是斑鸠,只有做到这点,才能接他的班,成为真正的北派把头。
想到此处,我咬了咬牙,立即挺起胸脯,激动的大声说道:
“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