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年初,国内钱币市场还处在不温不火的状态。
当时行里头,有五个群体窖藏生意做的最大,分别是饶州人、绍兴人、太原人、保定人以及四平人。
为啥是这几个地方呢?
因为这些地方,都有大型的钱坑或窖藏存在。
其中饶州是以南唐为主的五代坑,绍兴是南宋坑,太原是明清时期的晋商窖藏,保定是定兴窖藏和定州附近的老窑口,四平则是法库坑和辽上京附近的窖藏。
这些人全都发了大财。
因为搞一线窖藏的,还有个名字叫做“宰花”。
这词儿有两种解释,一说是为了搞窖藏里的青花瓷器,另一说是为了剜筒子里的花钱大珍。
总之不管怎么解释吧,他们最初的目的,都不是大批量的屌丝筒子钱,再加上当时钱币收藏的热度不高,就导致他们手里头一点点的,都囤积了大量的原坑货。
直到04年初,靖康出世,全国的筒子和古泉价格开始爬山。
好些个原本炼铜水都嫌费工夫的屌丝钱,忽然摇身一变,成了市面儿上的抢手货。
当时这群人一下子就翻身了,后来随着钱币市场持续爆火,他们的身价自然也一路跟着水涨船高。
毕竟他们可不是普通的筒子商,他们干一线,偶尔也干古墓,因此他们手里的囤货可不是一吨两吨,而是在姚师爷说的那个标准上,还要翻个两三倍甚至三四倍!
这么一来短时间内就出不光,等发现行市有一路飙升的苗头,一个个就都搂着看涨了。
姚师爷给我介绍的,就是一个四平人。
姓张,绰号老疙瘩,电话里听着四五十岁的样子。
这里可能有小伙伴会问:既然当时的钱币市场还不行,他们手里又有囤货,为什么还要跟同行收?
很简单,客户需求。
好比卖羊汤的馆子,里头绝对不会只有羊汤,还会有羊肉羊排、头蹄下货等各种相关的菜码儿,不然你只卖羊汤,买卖是做不大的。
古董的买家群体和食客是一样的,你总给他们吃一个菜,他们也是会腻的,所以面对我们这种偶尔搞出窖藏的选手,这群筒子商低买高卖,一样不少挣钱。
听到敲门声,我立即翻身下床,到沙发上正襟危坐,然后示意李斌开门。
咔啦——
门锁转动,房门开启。
我就势起身,准备不卑不亢的点头表示欢迎。
但不料!
望向门口的瞬间,我人直接一愣。
居然是个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