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之罪。”
“到时候……”
他拖长了语调,带着点戏谑,“你就提前给自己准备好棺材板吧!”
“棺材板”三个字像一根冰刺,狠狠扎进刘伯温的心窝,让他不禁打了个寒颤。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那最坏的结果——
陛下的震怒,同僚的嘲笑,淮西勋贵的落井下石……
不能再犹豫了!
刘伯温猛地站起身,脸上的犹豫挣扎尽数化为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
他整理了一下有些凌乱的衣冠,对着叶凡,深深一揖到底,语气郑重无比!
“先生一席话,惊醒梦中人!”
“伯温……知道该如何做了!”
“多谢先生指点迷津,伯温告辞!”
说完,他不再有丝毫停留,转身大步离去。
步伐虽然依旧沉重,却比来时多了几分坚定和力量。
叶凡看着他消失在门外的背影,摇了摇头,重新拿起那本闲书,嘀咕了一句。
“这老刘,不逼他一把,他都不知道自己胆子能有多大……”
……
东宫,文华殿偏殿。
烛火通明,映照着朱标伏案疾书的身影。
他面前摊开着厚厚的名册和空白的奏本,眉头微蹙,神情专注而凝重。
空气中弥漫着墨香,以及一种无声的紧张感。
组建三大营,绝非易事。
尤其是从那些根深蒂固的勋贵和藩王弟弟们手中抽调精锐,无异于虎口拔牙。
他手持朱笔,在一份名单上缓缓勾勒,笔尖沉重。
“神枢营……骑兵乃重中之重。”
他低声自语,目光落在燕王朱棣和魏国公徐达的名下。
北疆常年征战,与蒙古铁骑周旋,他们麾下的骑兵无疑是经验最丰富,战力最强的。
“就从四弟和徐伯伯这里,抽调两千精锐骑卒。”
“要最好的马,最善射的兵!”
他顿了顿,补充道,“告诉去传令的人,态度要恭敬,但旨意要明确,这是父皇和孤的定议,不容置疑。”
接着,他的笔移向了以汤和、蓝玉为首的淮西勋贵集团名单。
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