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濬言:若是真降,便为前部立功。象回本船,直至石头城下,叫开城门,接入晋兵。
孙皓闻晋兵已入城,欲自刎,中书今胡冲、光禄勋薛莹奏言:皓何不效安乐公刘禅乎?(帝王气节何在?)
皓从之,亦舆榇自缚,率诸文武,诣王濬军前归降。
濬释其缚,焚其榇,以王礼待之。
东吴四州,四十三郡,三百一十三县,户口五十二万三千,官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老幼二百三十万,米谷二百八十万斛,舟船五千余艘,后官五千余人,皆归大晋。
大事已定,出榜安民,尽封府库仓禀,次日,陶濬兵不战自溃。
琅琊王司马伷并王戎大兵皆至,见王濬成了大功,心中忻喜。
次日,杜预亦至,大犒三军,开仓赈济吴民。
吴民安堵,惟有建平太守吾彦,拒城不下,闻吴亡,乃降。
七、三国归一统
王濬上表报捷,朝廷闻吴已平,君臣皆贺,上寿。
晋主执杯流涕言:此羊太傅之功也,惜祜不亲见之耳!
骠骑将军孙秀退朝,向南而哭言:昔讨逆壮年,以一校尉创立基业,今孙皓举江南而弃之!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王濬班师,迁吴主皓赴洛阳面君,皓登殿稽首以见晋帝,帝赐坐言:炎设此座以待皓久矣。
皓对言:皓于南方,亦设此座以待炎。帝大笑。
贾充问皓:闻皓在南方,每凿人眼目,剥人面皮,此何等刑耶?
皓言:人臣弑君及奸回不忠者,则加此刑耳。(针尖对麦芒——针锋相对)
充默然甚愧(久居高位无进取之心,莫不如让位也!)。
帝封皓为归命侯,子孙封中郎,随降宰辅皆封列侯(传言:西晋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分封太多,权力分散严重!)。
丞相张悌阵亡,封其子孙,封王濬为辅国大将军,其余各加封赏。
自此三国归于晋帝司马炎,为一统之基矣。
此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者也。
后来后汉皇帝刘禅亡于晋泰始七年,魏主曹奂亡于太安元年,吴主孙皓亡于太康四
年,皆善终。
后人有古风一篇,以叙其事曰:
高祖提剑入咸阳,炎炎红日升扶桑;
光武龙兴成大统,金乌飞上天中央;
哀哉献帝绍海宇,红轮西坠咸池傍!
何进无谋中贵乱,凉州董卓居朝堂;
王允定计诛逆党,李傕郭汜兴刀枪;
四方盗贼如蚁聚,六合奸雄皆鹰扬;
孙坚孙策起江左,袁绍袁术兴河梁;
刘焉父子据巴蜀,刘表军旅屯荆襄;
张燕张鲁霸南郑,马腾韩遂守西凉;
陶谦张绣公孙瓒,各逞雄才占一方。
曹操专权居相府,牢笼英俊用文武;
威挟天子令诸侯,总领貌貅镇中土。
楼桑刘备本皇孙,义结关张愿扶主;
东西奔走恨无家,将寡兵微作羁旅;
南阳三顾情何深,卧龙一见分寰宇;
先取荆州后取川,霸业图王在天府;
呜呼三载逝升遐,白帝托孤堪痛楚!
诸葛亮六出祁山前,愿以只手将天补;
何期历数到此终,长星半夜山坞!
姜维独凭气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劳;
钟会邓艾分兵进,汉室江山尽属曹。
丕睿芳髦才及奂,司马又将天下交;
受禅台前云雾起,石头城下无波涛;
陈留归命与安乐,王侯公爵从根苗。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
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