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先提防,因此大败而归。
懿大惊言:诸葛亮真神人也!不如且退。即传令教大军尽回本寨,坚守不出。
诸葛亮大胜,所得器械、马匹,不计其数,乃引大军回寨。
每日令魏延挑战,魏兵不出,一连半月,不曾交兵。
诸葛亮正在帐中思虑,报天子遣侍中费祎赍诏至(加油,鼓劲儿!)。
诸葛亮接入营中,开诏读言:街亭之役,咎由马谡;而君引愆,深自贬抑。重违君意,听顺所守。前年耀师,馘斩王双;今岁爱征,郭淮遁走;降集氏、羌,复兴二郡:威震凶暴,功勋显然。方今天下骚扰,元恶未枭,君受大任,干国之重,而久自抑损,非所以光扬洪烈矣。今复君丞相,君其勿辞!
诸葛亮听诏毕,谓费祎言:蜀国事未成,安可复丞相之职?坚辞不受。
祎言:亮若不受职,拂了禅之意,又冷淡了将士之心(?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子落而满盘活),宜且权受。诸葛亮方才拜受,祎辞去。
诸葛亮见司马懿不出,传令教各处皆拔寨而起,当有细作报知司马懿,说诸葛亮退兵了。
懿言:诸葛亮必有大谋,不可轻动。
张郃问:此必因粮尽而回,如何不追?
懿言:懿料诸葛亮上年大收,今又麦熟,粮草丰足;虽然转运艰难,亦可支撑半载,安肯便走?亮见懿连日不战,故作此计引诱,可令人远远哨之(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军士探知,回报言:诸葛亮离此三十里下寨。
懿言:懿料诸葛亮果不走,且坚守寨栅,不可轻进。住了旬日,绝无音信,并不见蜀将来战。
懿再令人哨探,回报言:蜀兵已起营去了,懿未信,乃更换衣服,杂在军中,亲自来看,果见蜀兵又退三十里下寨。
懿回营谓张郃言:此乃诸葛亮之计也,不可追赶。又住了旬日,再令人哨探。
回报言:蜀兵又退三十里下寨。
郃言:诸葛亮用缓兵之计,渐退汉中,懿何故怀疑,不早追之?郃愿往决一战!
懿言:诸葛亮诡计极多,倘有差失,丧魏军之锐气,不可轻进。(不赔就是赚!)
郃言:郃去若败,甘当军令。懿言:既郃要去,可分兵两枝:郃引一枝先行,须要奋力死战;懿随后接应,以防伏兵。郃次日先进,到半途驻扎,后日交战,使兵力不乏。(无限风光在险峰,机遇和风险共存!)遂分兵已毕。
次日,张郃、戴陵引副将数十员、精兵三万,奋勇先进,到半路下寨,司马懿留下许多军马守寨,只引五千精兵,随后进发。
诸葛亮密令人哨探,见魏兵半路而歇,是夜,诸葛亮唤众将商议:今魏兵来追,必然死战,众将须以一当十,亮以伏兵截魏后:非智勇之将,不可当此任。言毕,以目视魏延(让魏延送死乎?)。
延低头不语(魏延不傻!),王平出言:平愿当之。
诸葛亮问:若有失,如何?平言:愿当军令。
诸葛亮叹言:王平肯舍身亲冒矢石,真忠臣也!虽然如此,奈魏兵分两枝前后而来,断亮伏兵在中;平纵然智勇,只可当一头,岂可分身两处?须再得一将同去为妙。怎奈军中再无舍死当先之人!言未毕,张翼出言:翼愿往!
诸葛亮言:张郃乃魏之名将,有万夫不当之勇,翼非敌手。翼言:若有失事,愿献首于帐下。
诸葛亮言:翼既敢去,可与王平各引一万精兵伏于山谷中;只待魏兵赶上,任魏兵过尽,翼等却引伏兵从后掩杀。若司马懿随后赶来,却分兵两头:张翼引一军当住后队,王平引一军截其前队,两军须要死战,亮自有别计相助。
二人受计引兵而去。
诸葛亮又唤姜维、廖化分付:与维二人一个锦囊,引三千精兵,伏于前山之上。如见魏兵围住王平、张翼,十分危急,不必去救,只开锦囊看视,自有解危之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