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出西门,弃城投羌胡城而去,梁绪、尹赏迎接诸葛亮入城。
安民已毕,诸葛亮问取上邽之计,梁绪言:上邽乃绪亲弟梁虚守之,愿招来降。诸葛亮大喜。
绪当日到上都唤梁虔出城来降诸葛亮,诸葛亮重加赏劳,就令梁绪为天水太守,尹赏为冀城令,梁虔为上邽令。
诸葛亮分拨已毕,整兵进发。
诸将问:亮何不去擒夏侯楙?诸葛亮言:放夏侯楙,如放一鸭耳,今得伯约,得一凤也!(身价由能力决定而非身份、地位!)
诸葛亮自得三城之后,威声大震,远近州郡,望风归降,诸葛亮整顿军马,尽提汉中之兵,前出祁山,兵临渭水之西。
四、口水战完胜
近臣奏言:夏侯驸马已失三郡,逃窜羌中去了,今蜀兵已到祁山,前军临渭水之西,乞早发兵破敌。
睿大惊,乃问群臣:谁可为睿退蜀兵耶?司徒王朗奏言:今睿何不拜为曹真大都督,以退蜀兵?
睿准奏,乃宣曹真言:丕托睿与真,今蜀兵入寇中原,真安忍坐视乎?
真奏言:真才疏智浅,不称其职。王朗言:真乃社稷之臣,不可固辞,朗虽驽钝,愿随真一往。
真又奏言:真受大恩,安敢推辞?但乞一人为副将。睿言:真自举之。
真乃保太原阳曲人,姓郭,名淮,字伯济,官封射亭侯,领雍州刺史。
睿从之,遂拜曹真为大都督,赐节钺;命郭淮为副都督,王朗为军师,朗时年已七十六岁矣。
选拨东西二京军马二十万与曹真,真命宗弟曹遵为先锋,又命荡寇将军朱赞为副先锋。
当年十一月出师,魏主曹睿亲自送出西门之外方回。
曹真领大军来到长安,过渭河之西下寨,真与王朗、郭淮共议退兵之策。
朗言:朗自出,只用一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夜郎自大!)。
真大喜,是夜传令:来日四更造饭,平明务要队伍整齐,人马威仪,旌旗鼓角,各按次序。当时使人先下战书。
次日,两军相迎,列成阵势于祁山之前,蜀军见魏兵甚是雄壮,与夏侯楙大不相同。
三军鼓角已罢,司徒王朗乘马而出,探子马出军前,大叫言:请对阵主将答话!
诸葛亮端坐车中,飘然而出,诸葛亮举目见魏阵前三个麾盖,旗上大书姓名:中央白髯老者,乃军师司徒王朗。
诸葛亮暗忖言:王朗必下说词,亮当随机应之(谋定而后动!)。遂教推车出阵外,令护军小校传言:汉丞相与司徒会话。
王朗纵马而出,诸葛亮于车上拱手,朗在马上欠身答礼。
朗言:久闻亮之大名,今幸一会,亮既知天命、识时务,何故兴无名之兵?诸葛亮言:亮奉诏讨贼,何谓无名?
朗言: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曩自桓、灵以来,黄巾倡乱,天下争横。降至初平、建安之岁,董卓造逆,傕、汜继虐;袁术僭号于寿春,袁绍称雄于邺土;刘表占据荆州,吕布虎吞徐郡:盗贼蜂起,奸雄鹰扬,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朗太祖武皇帝,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非以权势取之,实天命所归也。世祖文帝,神文圣武,以膺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临万邦,岂非天心人意乎?今亮蕴大才、抱大器,自欲比于管、乐,何乃强欲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耶?岂不闻古人曰:‘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朗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亮腐草之萤光,怎及天心之皓月?亮可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国安民乐,岂不美哉!(范范之言,空谈耳,无实际意义!吹牛佳作!)
诸葛亮在车上大笑言:亮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亮有一言,诸军静听:昔日桓、灵之世,汉统陵替,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傕、汜等接踵而起,迁劫汉帝,残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