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识有限,能教的也就那么多。
而且小宝特别聪明,早已经把千字文百家姓这些启蒙书籍,背得滚瓜烂熟。
若是再继续留在村中学堂,只会耽误了他们前程。
想到这些,陈家老两口点了点头,“好,回去就叫你大哥把小宝送过来。”
“村中学堂的先生只是童生,自是无法与私塾里的秀才或是举人相提并论,早点把小宝送来镇上读书,对他而言,只有好处绝无坏处。”
娘家的这几个侄儿都挺聪明,若是以前或许还担心供不起他们读书。
但如今日子好过了,陈家茹觉得,宁愿多花点束脩银子,还是送来镇上私塾最好。
……
一家人,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继续讨论着。
再说离开铺子的田家父子,刚走到街头,田大福就提议自己先回村。
却遭到了田宝儿的拒绝,“爹,来都来了,您就过去坐会,上次老丈人还提起你呢!”
本想一走了之的田大福,听完儿子的话,瞬间停住了脚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女儿这头,不是一日两日就能解决的。
儿子却还没有成亲,还是先顾这边要紧。
“那总不能空手上门吧!”想到儿媳家中还有一个妹妹两个弟弟,田大福看了眼空空如也的双手。
“这还不简单,一会我们路过杂货铺,买上一坛酒,两包糕点便是。”
爹心情不好,老丈人酒量好,让两人坐在一起喝几杯,估计就把所有烦心事都忘了。
这也是田宝儿为何要拉他爹去老丈人家的主要原因。
“那好吧!”田大福点点头,随后就朝前方不远处的杂货铺走了过去。
没一会,两人再次出来时,手中便多了一坛酒,还有两包糕点。
“姐,你在想什么?我都喊你几声了,也不答应。”
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对着坐在窗前发呆的姑娘说道。
直到脚步声停在近前,大丫这才回过神,看到眼前之人是大弟弟,就说了句,“阿姐在想新花样,坊主说我的花样过时了。”
“原来是这样啊!那大姐你忙吧!我就先回去了,不过这个送给你。”
说完小男孩就把一盒胭脂递给了姐姐。
大丫一瞧这盒胭脂少说也得十几文,“文瑾告诉阿姐,买胭脂的铜板哪里来的?”
“阿姐,这是我与张胖子斗蛐蛐得来的,可惜只赢了这么多,不然就能送你一盒更好的胭脂了。”小男孩有些不开心的说道。
知道弟弟没有做坏事,大丫瞬间放心不少,不过还是叮嘱文瑾,少与那些有钱人家的小少爷来往。
“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