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反驳,便点头应下了。
放下五十文定钱,约定后日过来取牌匾,陈家旺就离开了木匠铺。
想到孩子们喜欢吃糕点,路过糕点铺便进去买了包冰雪冷元子,还有桂花糕,这才赶着驴车往镇外走。
竹溪村,一行人回到村尾后,各司其职,谁也没闲着。
小溪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温水给两个孩子洗澡。
宋叔把干柴兔子都处理好后,就再次挑起担子上山了。
做卤味生意,必不可少的东西,就是干柴了。
镇上一捆干柴少说也要两文钱,而且捆还特别小,估计每次没有个三五捆都不够。
可不要小瞧了这几文钱,天长日久,一年下来,少说也得二三两。
若是自己多砍点柴,东家就能把这笔银子省下来。
宋叔本身就是个闲不住的人,看了眼天色,距离晌午还有一阵。
心里一琢磨,反正在家中也没啥事做,还不如上山去砍柴呢!
所以到家只喝了一口水,就马不停蹄的再次上山了。
宋婶则把刚刚捡回的菌子,倒在了屋檐下的竹席上,打算挑一下里面的杂草。
之前采的菌子倒是要干净不少,但后来看到不断有村民上山,担心狼多肉少,菌子会被一扫而光。
再采菌子时,便没了之前的轻拿轻放,小心翼翼,而是拼起了手速,自然而然就带进了不少杂物。
两篮菌子看着不多,但倒在竹席上却是好大一片。
趁菌子没有晒干前,上面粘的草歇还要好摘一些。
一但挑的不及时,就会与菌子一起被晒干,冬季想吃时也麻烦,泡好后还得再挑一遍。
宋婶觉得与其那样,还不如趁这会直接挑干净呢!
把一双儿女洗好,换上干净衣裳后,小溪也加入了挑菌子的行列,这种事情当然也好不了两个捣蛋鬼。
刚开始两个小家伙纯属是凑热闹,在娘亲的教导下,只知把碎掉的菌子扔去一旁。
但菌子上的杂物却不知道弄,见兄妹挑的还挺欢快,小溪干脆一点点教他们挑菌子上粘的杂物。
没想到两个孩子接收速度特别快,没多久,就学会了挑菌子里的杂物。
就连宋婶都忍不住夸赞,从没见过这么小,就如此聪明懂事且会做事的孩子等等。
孩子被人夸奖哪个当娘的能不高兴,小溪当然也不例外。
但仔细想想,一双儿女,似乎确实比同龄孩子要懂事早,就连说的话也比别家孩子多。
她觉得孩子们之所以这么懂事,还是与平时对他们的教导有很大关系。
如果一味溺爱,将来长大了,肯定也不是个让人省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