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从学宫之中出来的学生,于系统之间所学习的东西,可远非是那些非正规机构之中,自家培养出来的那些人的才能,所能比拟的。
所以学宫之中培育出的学生,在国考这种大考中,其实还是占据着一些优势的。
此外,学宫之中的学子,若是连普通人都考不过,那只能说是个真的废物了……
没有要的必要了。
而且国考这种考出来的人,那是正经的国家编制,起步就比那些从底层举荐上来的那些人的位置要高得多。
后面哪个地方有空缺,只需要条件合适,再做稍微考察,且只要背景不是太差,运作一番便能直接转过去填空缺了。
简单来说,国考就是起步高,升官快;
高官举荐那是起步更高,但随后的升官频率,可能会因之前迈的步子大,扯住蛋了,会变慢;亦或者,真正出彩之人,那会升的更快、更迅速……
底层基层的举荐,起步低,升官发财慢,活最多……且除非有大机缘,一辈子有没升到高位上的可能。
而赵云从那一个充军的人,然后变成了那养马监里面的养马之人,最终被孙师收徒才给了那序列晋升之法,以及后续的屯田令小芝麻官等等,然后得了个机会,揭露了一下蛮族在这北凉边洲之中布置了手段的这些事情,才让自身的状况陡然之间往上飞升,且已经打破了那层底层之人不可能晋升的这样的一个事态。
但类似于赵云这边的情形,往往都是少数的,是个例的,然后才能从那无尽的底层之中突围杀出……
更何况,赵云还有“外挂”助力,才到了如今这两个从六品官职,稍微算是大周气运神朝的一个中低层领导的地步。
但参加国考这种,只要入了选,往上快速升职的例子,那是比比皆是。
所以,这也是绝大多数人,并不是没有从基层小官员、小吏开始干起的能力,而是为了图谋在国考之中实现快速发展的这么一个过程。
也就是说,国考考出来的人,在前期一段时间之中,虽然也会充当基础,但升的快,前景好!
而一些从底层举荐,往上晋升的人,一辈子,基本上也就是充当个底层官吏的状况了。
再有,就是那些被高官举荐的人才,多数虽然也有地位,但往往也只是充当高官个人的一些谋士军师等官职……
也唯有搞清楚了这些不同入官的途径之后,才能明白为何在边境大战在即之日,国考却依旧引得各行各业人头攒动,非要来到归鸿洲城之中参与大考的这般盛况。
这可是足以改变命运,改变一个家族体系的大事。
翌日,春分!
国考便这般,直接拉开了序幕。
各行各业的人皆有着各自的考试地点:
儒家的学子,去的都是那山麓书院那边专门布置的考场;
道家、公输家或者是其他各家的考生,那也有对应的考场。
毕竟大周之中,各个道统之间,皆有着对应的官署部门进行统辖,而这些部门之中也承接着对应的这项国考的事务。
而农家这边各个从就安排在司农监之中。
且于今日春分之节,在司农监制中的大型考场之中,开启统一的国考考核。
此外,便是司农监之中的各部领导等等,还有由大周吏部那里派遣的专门用于联合监管的这些人,也一同与司农监各个部门之中抽调出来的人手,共同组成监考的队伍,进行着理论试卷发放、答题监考、实践监考打分等等一系列的流程。
而赵云身为副监令,自然是不用干这样劳心累神的事了。
但赵云终究还是抽了一点空,凑个热闹,观看了一下国考的具体状况。
倒是与先前大寒时节,司农监这边模拟考时,所考的规格状况,大差不差。
毕竟模拟考这个名字,就是仿照着真正国考的考试过程,直接复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