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国历,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
塘川。
凌晨3点51分,震后9分钟:花国在七一年初步建成的“花星一号”
应急通讯卫星网络开启备用频道。
凌晨3点52分,震后1o分钟:海北军区启动应急响应,派遣部队从多个方向向震中塘川推进,并命令灾区预备役民兵立即展开自救和救援。
震后15分钟:中央启动应急机制,开始组织部队前往灾区。
震后2o分钟:当地驻军已投入自救和救援。
震后25分钟:当地部队携带的便携式卫星终端将第一批灾情影像传回都。
震后3o分钟:国家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宣告成立,指令通过尚存的无线电网和空中广播,精准下达至各个救援节点。
震后两小时:位于塘川周边的四个国家级战备医疗库在接到命令后,通过直升机将第一批血浆,药品等救灾物资成功运抵灾区。
震后三小时,黎明刺破了塘川上空的烟尘,来自邻近军区的三支专业工兵部队携带着重型机械率先开进了在这座刚经历了八秒地狱的城市。
塘川的现状比救援人员预想中满城破碎的惨烈情况好上很多。
虽然大地上遍布渗人的裂缝,许多建筑也墙体开裂,玻璃尽碎。
但很多裂缝都在蔓延途中惊险地停了下来,不少楼房主体也依旧保持着坚持的站立姿态。
在清理废墟救援百姓和统计伤亡时,一个显着的特点引起了不少救援人员的注意。
救援人员现有相当一部分被困人员的所处方位都是在比较好施救的靠近门窗位置。
很多群众在房屋倒塌前就跑了出来,还有很多群众在地震生时处于清醒状态,且很快做出逃生举动。
随着更多幸存者被救出,无数劫后余生的人开始提到震前那场突如其来的漫天雷暴。
一位从废墟中被救出的老人心有余悸地回忆,“那雷声!
简直像天要炸了一样!
我活了大半辈子,从来没听过那么响的雷,直接把我和老伴都吓醒了!
我们刚跳下床想看看怎么回事,脚底下的地就晃起来了……”
很多逃过一劫的塘川人也纷纷证实了那晚看到听到的雷电。
“那会闪电把屋里照得跟白天一样,雷声大得床都在抖。
我以为是要下暴雨,赶紧去关窗,然后就感觉房子在晃,吓得我直接从窗户翻出去了……"
“我是被雷声惊醒,想去院里收衣服来着,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我就被撂地上了,再往回看,刚还好好的房子,全塌了……真是差两步我就被埋里面了啊……”
正是因为地震前的这场雷电示警,将无数人从沉睡中惊醒,促使他们下床,开灯,或者直接走出了屋子。
也正是因为这些举动,让很多人在地动山摇真正开始时,拥有了更快的反应时间,甚至已经身处在了相对安全的位置。
这也解释了为何在如此高强度的地震中,在睡得正熟,毫无防备的深夜里,有许许多多塘川人能在建筑彻底倾倒前无比幸运地逃出生天。
后经气象部门确认,当晚塘川地区并无满足如此强对流天气的条件,那场仿佛只针对城市区域的、旨在“唤醒”
的漫天雷电,完全无法用科学解释。
而在后续的灾情调查和群众走访中,还有一个相同细节被无数幸存者提及。
这次地震停止的方式,极其不自然。
一位在工厂值夜班的幸存老师傅描述,“那会机器晃得都快散架了,声音大得吓人,然后,唰一下!
就跟有人拉了电闸一样,一下子全停了!
不是慢慢晃完的,是突然就定住了!
我当时都吓懵了,还以为是自个儿吓迷糊了,脚软了半天才敢站起……”
一个同样被夜里雷声惊醒的溏川人,“我当时正往桌子底下钻,柜子倒了,碗也碎了一地,然后就那么一下子,整个全没声了,地也不晃了……当时吓得太厉害了,觉不出啥,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