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年后,他们还会在这里汇合,再次乘坐海沙号返回苏比岛。
等所有人走完,孙志伟才最后下船,下船时,他已经去除伪装恢复本来面目。
可惜,为了保密的需要,孙志伟的机票没让国泰的工作人员购买,他只能自己临时买票。
虽然有特殊证件无需排队,但下一趟有空座的航班也要等到两天后。
还好,今年的年三十是2月8号,时间并不紧迫,孙志伟买了机票后就在城里逛了起来。
特区成立已经有五年多,现在这里就好像一个大工地,到处都是正在建设的高楼大厦。
全国各地,抱着挣钱想法的人们,都在往这里涌来。
没钱的人过来后,就大量涌进新建的电子厂、服装厂的流水线,为第一批‘三来一补’外资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
所谓的‘三来一补’是指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
这是当年咱们能够快速引进外资建立大量工厂的杀手锏。
因为廉价的劳动力,优惠的税收政策,短短的几年时间,深河特区就从亚洲周边的韩日等周边国家手中,接手了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打工妹’这个词汇就是在这时候出现的。
虽然流水线上的工作很累,但这里的工资依旧比起内陆省份的工资要高很多倍,农村种地更是比不了。
除了工人,这里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进货小贩和有钱人。
小贩们在各个批发市场、中英街甚至周边村落中寻找货源。
批发市场里卖的是内地工厂的产品,中英街卖的是港货,而周边村落里的,就是来路不那么正的‘水货’了。
特别是现在的中英街特别有意思,马路一边是港岛的店铺,另一边是内地的店铺。
虽然马路中间没有隔绝,但是两边警察是各自负责街道的一边的。
如果没有证件,按理说是不能越过街道中间线到对面的铺子里购物。
但实际情况下,只要你不是当场被警察抓到,你是可以偷偷冲进对面的铺子买东西的。
这里的人走路都是匆匆忙忙的,大家都在为了挣钱而奔波。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蛇口工业区的这条标语完美的诠释了这个年代的人们对财富的追求和渴望。
这时候来到深河就没有挣不到钱的,不管是进厂打螺丝,还是上工地搬砖,到处都在招人。
有点资本的,想要挣更多的钱的,可以在这边进货到其他城市去卖;
也可以开船去外海的货船上‘走水货’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