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勾结的官员一并拿下。
这事胤禛做的迅雷不及掩耳,这番动作下来,震慑到了开封的商户,有几个平日里跟知府家关系亲近,胤禛暂时不打算处置他们,他给开封商户都发了慈募会的请帖,慈募会,顾名思义,慈善,募捐,大会。
需要做什么,一目了然,捐款呗。
皇阿哥主持了募捐事宜,商户们但凡接到请帖,都不会拒绝参加,甚至没有请帖的人还想方设法要去参加。
胤禛跟小满在一起久了,但是学了不少经商思维,知晓此事后,他立马偷偷放出一批高价请帖,白送的银子,不赚白不赚。
慈募会还没开始,胤禛就已经得了一笔不菲的“善款”。
这些银子,胤禛买了一批高价的粮食,先让人送去郑县,能缓两天是两天。
慈募会当天,开封有头有脸的商户都来了,甚至有些不是开封的商户也来了,可以说是座无虚席。
胤禛很满意。
“今日大家能给本王面子能来,本王甚至高兴……”
胤禛开场说了一番场面话,他来之前,康熙为了他方便行事,下旨还升了他的爵位,一下子成了郡王,庸郡王。
这辈子跟上辈子还真是有诸多不同了。
场面话说完,胤禛就开始给他们分析利弊。
“郑县人口众多,洪涝一事兹事体大,若是不能快速解决,流民四处流窜,最影响最大的一定是开封府,大家都是生意人,若是开封府流民激增,那么意味着开封不稳,诸位的根基都在开封,长此以往下去,大家的经商环境被破坏,影响深远,今日将大家聚集一堂,就是想请大家一起帮郑县度过难关,老百姓都是讲情谊的,你们帮了郑县,来日郑县也能记着你们的好,大家也能得了美名,开封南来北往,行商落脚之人络绎不绝,有善心的商人,也能吸引更多行商之人驻足于此,长久看来,必然能带来好的影响……”
胤禛洋洋洒洒说了一通,这个时候如意客栈和如意酒楼的主事人便直接开口,直接捐赠白银十万两,另外如意粮铺里的粮食直接降低至成本价。
这个成本价自然是包括人工运输方方面面的成本,不会赚钱,但是也不会亏钱。
胤禛立马感激看了他一眼,好听话的不要钱的往外说,皇帝儿子的夸赞谁都想要。
他们生意没如意产业做的那般大,少捐一点还是能做到的。
胤禛的好话就像白花花银子,一个价一句,甚至建功德碑的话都说出来了。
这个时候场子彻底炒热起来了,一个喊价比一个高,搞得不像是慈募会,倒是有点像拍卖会。
尤其遇到那种两家是死对头的,你喊一个价,我非要高你一头,结果喊着喊着,越喊越高,要不是一旁的拉着,恨不得把身价都给扔进去。
一句话,上头了。
不过不得不说,胤禛安排的好。
客套几句,分析利弊,然后请个托(如意酒楼,如意客栈的主事人),再然后,要钱的好话到处撒,气氛一下子就上来了。
当然了,明面上是这样的没错,但是暗中胤禛提前让人放出去消息,若是表现的好的商户,明年则有机会成为皇商。
皇商,现在整个开封都没有一个,谁家都有个死对头,自己不是皇商不要紧,万一死对头成了皇商,岂不是亏大了,说白了,之所以这次慈募会这么顺利,还是利益使然。
要不然,指望这群大部分眼里只有银子的商人发善心,没有用。
以利诱之,这才是对付商人的上策。
另外,放出的消息还称,哄抬粮价者,不还款多少,不作考虑。
一瞬间,开封的粮价稳定下来了,开封作为郑县的府城,他的粮价稳住了,那么周边府城的粮价就没有太大问题。
慈募会第二天胤禛就带着大批粮食去了郑县。
郑县的洪水已经褪去,只留下满目苍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