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有相行,要有庄严相来引导,声闻人缺乏假观的善根。
人天的福报是有漏,你在修布施持戒,可不是真为无上菩提;你有私心,希望能够修布施持戒,来生得快乐的果报,有所得。你有限量,怎么招感广大的正报寿命跟国土呢?你凭自己的善根跟福德,皆不可生净土。怎么办呢?“唯以信愿,执持名号,则一一声悉具多善根,福德,散心称名,福善都不可量。”何况专注、相续的称念。所以在信愿持名的基础之上,临终时“感应道交,文成印坏,弥陀圣众,不来而来”,虽心性本具,但还是现前,照样往生。因缘上,“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
诸位,永远记住一句话,往生是弥陀本愿摄受你,可不是靠今生的布施、持戒,你没那个本事。临命终第一件事情,当然要把佛号现前。念佛不一定往生,往生一定要念佛。你说,我一路念想西方,不可以的,你要先把佛号现前;往生的人只有一种情况,在弥陀的摄受之下往生的。临命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不管你的声音是助念的人帮你引导,或者你自己创造佛号,总之,内心要跟佛号相应。
你要能够想办法“即众生心,投大觉海”,把内心要投入弥陀的大海,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听你的声音。声音是别人念的也好,你自己念的也好,总而言之,心要跟着佛号的声音节奏走,因为往生是仰仗佛力。所以,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弥陀的佛号要现前,因为佛号不可取代。
丙二、念想往生
第二个就是送想西方,把心送到极乐世界去。我们前面讲庄严想、功德想,相状很多。有没有一个简单扼要的相状来总持呢?在《观经》里面有一个普往生观,佛陀看我们观想正报、依报这么复杂,有个简单的收摄方法,我们看前面两段:
作自生想
当起自心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于莲华中,结跏趺坐;作莲华合想,作莲华开想。莲华开时,有五百色光来照身想,眼目开想,见佛菩萨满虚空中,水鸟树林及与诸佛所出音声,皆演妙法,与十二部经合。
定散常忆
若出定之时,忆持不失。
好,我们的心经常在娑婆世界活动,这是很熟悉的道路,极乐世界是很生疏。临终我要送想西方,平时是不是能够先走出一条道路,让自己熟悉?可以,有办法。佛陀告诉你平常在打坐时,你观想自己一念心是生长在极乐世界莲花当中。怎么想呢?有两个动作:先做莲花合想,再做莲花开想。我们解释一下。
首先,在佛堂打坐时,你提起佛号。念佛时你观想,下面坐着莲花,这个时候你是在娑婆世界。莲花因为你虔诚的念佛,它慢慢合起来,表示娑婆世界的因缘结束;合到最后的时候,突然间“一刹那间离五浊,屈伸臂顷到莲池。”莲花从娑婆世界就转到极乐世界去了;到极乐世界,莲花就打开了。
你不能观想错误,说娑婆世界莲花是打开,那就完了;娑婆世界莲花是关起来,表示娑婆因缘的结束,也告诉自己,过去的因缘结束了;到极乐世界以后,莲花才能打开。然后你看到了四件事情:光明的照射、佛菩萨的现前、还有水鸟树林出现种种的音声、最后演说妙法,你再把这个功德放进去。
所以先锁定莲花,整个庄严想,我们讲到大地、宝树、莲花,你到极乐世界,第一个是莲花。以莲花来当作庄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