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0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禅观与净土 > 第1集《禅观与净土》(念佛篇)

第1集《禅观与净土》(念佛篇)(4 / 10)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最佳转场 从一条蛇开始吞噬进化 系统:你能别逼着我内卷了吗 如何在移民飞船上吃到菠萝包 殿下的暗卫野翻了 重生之阿三传奇 我在古代买凶宅 执旗于北 盘说 武逆长仙

sp; 第二个,仰赖佛力,称念名号,然后跟十方诸佛或者跟弥陀感应道交,那么此生得至不退转,乃至于究竟圆成菩提,是为易行道。

    这个难易的概念是怎么建立的?我们先解释一下它的基本定义。我们经过无量的轮回,从一念的清净心,经过长时间的生命的经验,每一个经验都累积了很多的业力跟妄想,到了现在才开始学佛。所以诸位,我们为什么学佛面对的问题那么复杂呢?因为你不是一张白纸才开始学佛,你是一张白纸一念妄动以后,经过长时间的生命经验,把这张纸弄得乱七八遭了,再来学佛。

    那么这个地方有个问题了:业力跟妄想是多生多劫的累积,而你修行是短时间的几十年的修行。也就是说,什么叫了生死呢?就是你试图用几十年的光阴,当然这几十年还扣掉你吃饭、睡觉、工作、休闲,然后用这么短的时间来处理你无量劫留下的问题。

    当然,你有两种选择:第一个,我完全靠自己的力量。那你就落入难行道了,印光大师说了,譬如陆道步行,你是走路过去的,那就一步一脚印,很辛苦。第二个,你适当地把诸佛菩萨的本愿力“转他成自”。就是说,十方诸佛都有发愿,他在大般涅槃的时候都没有入灭;你如果能够找到一个正确的密码跟渠道,能够把诸佛菩萨的功德透过感应道交转成你自己的功德,你就容易多了。

    但是诸位,我们从这个判教可以看得出来,早期的净土的思想,至少在龙树菩萨的时候的思想,念佛并没有往生的概念。我们看这个地方讲,“此身得至阿惟越致,疾速圆成菩提,是为易行道”。所以,早期的念佛,定位是“多障众生念佛观”。念佛是干什么呢?破障!他的主修还是止观,但是止观的过程当中遇到障碍了,怎么办呢?忆念佛陀,忆念观世音菩萨,忆念地藏王菩萨,透过诸佛菩萨的加持力,把这个障碍的坎给迈过去。

    举一个例子。宋朝的遵式大师,我们一般叫慈云忏主。慈云忏主出家以后,早期学戒律,后来学天台教观。在修天台教观的时候可能用心过度,就生病了,生病以后还吐血。他就知道这个情况严重了,就赶快把止观放下,修般舟三昧。般舟三昧叫作常行三昧,就是整天忆佛、念佛,忆念阿弥陀佛,称念阿弥陀佛。

    九十天般舟,他念到一半的时候,晚上做梦,梦到观世音菩萨现前。他念阿弥陀佛梦到观世音菩萨,所以看这个意思,佛菩萨的功德是相通的。观世音菩萨现前的时候,在梦境里面,观世音菩萨做了两件事:第一个,把他的嘴巴打开,慈云忏主身体里面有一条很大的虫,观世音菩萨用他的手把它钩出来,这第一件事情。第二件事情,观世音菩萨用他的甘露的瓶子,灌了几滴甘露水给慈云忏主喝。在梦境里面他看到这两个景象。从那以后,他的病就自然好了。好了还不打紧,智慧大开,一闻千悟,后来他写了很多天台教观的书。

    我们可以知道,慈云忏主,他的业障,你认为是他自己的力量消的吗?不是。他做了一件事情,叫作转他成自。他成功地把弥陀的本愿功德,透过一种正确的转化,变成自己的功德,这叫易行道。就是说,既然诸佛菩萨临走的时候留下了那么多的本愿功德,你为什么要拒绝它呢?你没有理由不用它,对不对?

    所以,易行道的概念就是说,如果我们今天能够适当地把诸佛菩萨已经成就的功德,透过一种正确的忆念转化为自己的功德,那会扫除我们修行上很多的障碍,这个是易行道。但是这个时候,没有明显的要离开娑婆世界而往生到净土的概念。所以这个时候,念佛是什么?它的定位是什么?叫作助行,以修习止观为正行。所以在念佛早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濒危修仙门派考察报告 吞天仙道 洪荒:吾乃冥河,六道轮回我来化 故友托妻,师妹们羡慕疯了 残阳血刀 兽世恋综:茉莉精渣雌在星际爆红 天下无敌! 诸天之从僵约开始 斗破之萧族冰圣 剑何以问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