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先看清楚自己的业,哪些业是一个已经死亡的业、沉淀的业,这一块你先不要管它;哪些业是充满强烈的生命力,不断地在活动,不断地在增长的业,这一块你就要先注意,你先把这个业做一个区隔。
丁二、业果相续
好,我们来谈谈相续的问题,业果的相续。
我们把这个种子跟现行之间的关系,先把它念一遍。
种子——谓本识中,亲生自果功能差别;
现行——谓七转识及彼相应,所变相见性界地等。
种子跟现行最大的差别,我们简单地讲一下。
种子就是一种潜伏的能量、潜伏的功能,它没有表现出来;现行就是它表现在身口意三业,它是一种活动,它可能表现在身体的身业,可能表现在语言的语业,或者表现在你思想的活动,就是它已经有一种造作活动的,叫做现行。
那么种子会引生现行,现行也会加强种子。我们来看它们之间的关系。为什么有的业会变成增长广大?因为你让现行跟种子产生强烈的互动。
我们看这个表。(业)身口意的造作行为
比方说,你身口意做了一个行为,这个是一个现行,这个现行当下会熏习一个种子,这个种子可能是善,也可能是恶。本来这个种子也就是潜伏的功能,当你做了第一个种子的时候,种子有一种特色,当你种下一个种子,它会自然产生一种蔓延的功能,它会产生等流性。就是说你做了第一次,你就莫名其妙有一种力量想要做第二次,这就是唯识学说的等流性。
这个种子它自己会有一种力量,把自己往外延伸的功能,除非你马上发觉,马上忏悔,马上对治。如果你今天都不管它,顺其自然,那它一定会——现行熏种子,它一定会种子再起现行,遇到因缘它会做第二次,做第三次、第四次。
当现行跟种子产生一种循环的时候,这种业你就要小心了!就是“现行熏种子,种子起现行”。现行跟种子之间产生一种强烈互动的时候,这个就是带有生命力的业,就有得果报的力量了。
当然它有两种情况:第一个,它只是在酝酿当中,它还没有成熟,那这就是你的机会;第二个,它已经成熟了,已经变成果报了,那就不能改变了。所以我们忏悔的时机,只有一种情况,就是这个活络的业它还在酝酿,但是被你抓到了,这个业有问题了,它还没有得果报,就是处理这一块;当这个业成熟了,那你只有一句话可以形容——认命了!你今生的果报是没办法改变了。比方说你是一个女众,你有本事把它忏悔变成男众?试试看,不可能!凡是这个业得果报了,佛法叫做认命。
所以你看佛法,佛教的修行,重点都是放在未来、来生,佛教是一个活在未来的宗教。因为讲实在话,你今生能改变的有限。你今生是什么呢?就是这个业已经成熟了,你打开经典看看佛陀的开示,佛陀说的所有的功德,绝大部分都在讲来生的事情。因为你今生很难改变了,因为它是一个成熟的业,一群成熟的业起现行了,所以佛教的思想观是这样——让你放弃今生,注意来生。
我们凡夫刚好相反,我们太重视今生。我们是重视果报,凡夫是重果报,而轻忽你的因地,我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