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无穷的能量,你可以去开发的,它有无穷无量的可能性,因为它是一个因地,它有无量的可能性。《楞严经》在讲内因缘的时候,它讲三种因缘——“即空、即假、即中”。“即空”它离一切相,因为它是一个因地,所以这个时候没有任何相状,我们的因地是没有相状的,它是一种空性,它可能变好也可能变坏。关键在哪里呢?在“即假”。你安住空性以后,你是发什么愿?你发的是人天乘的愿,心性就随缘显现人天的果报;你发的是往生的愿,心性就创造极乐世界的功德;你发的是成佛的愿,心性就显现诸佛功德庄严的相状给你。所以即空、即假、即中,在整个心性当中,他的生命是由愿力引导的,愿力!诸位!这一块很重要!
所以你现在的每一个人生,都有两种因缘:一个是由业力主导的外因缘;一个是由愿力引导的内因缘。每一个人你得到生命以后,你有内外两个田地可以经营。大部分没有经过佛法训练的人,他会用攀缘心去攀缘外因缘。他会去尝生命的水果,当然酸甜苦辣。有些人前半段是善业得果报,前半生很快乐,后半生很痛苦;有些人前半生很痛苦,后半生很快乐,因为这个业它是变来变去的。因为你过去生不可能全部造善业,你也不可能全部造罪业,这是善恶夹杂,所以人生充满了酸甜苦辣。
大部分的人,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什么?就是说我们花了太多的时间,去经营一个不可改变的因缘,就是你今天的精神体力都在去攀缘外在的因缘,这些因缘都已经成熟了,所以你是白费功夫。因为佛陀已经讲很清楚了,“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只要跟你生命结果有关系的,你都很难改变了。但是我们一般人都会想要去攀缘今生的水果,想要去主导今生的水果,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个人到临命终的时候,都是弄得伤痕累累,弄得自己心有千千结,也是自己找的,因为生命本来就是业力变现的。但是我们认为我们可以主导自己的生命。诸位!我们不能抗拒业力。
所以一个有智慧的人,他会放弃外在的因缘去经营内心的因缘,因为你这个内心因缘是主导你的未来。如果你今天把因缘法读透了,你会慢慢地放弃今生去规划来生,因为你今生能够引导的有限了,它已经是一个成熟业力变现出来的水果了,而你内心的世界是一个充满肥沃的田地,它有无穷的可能性。你只要好好地发愿,好好地栽培,来生有无量的可能性。你应该把更多的精神用于经营来生,而不是把太多精神用在享受今生。
讲实在话,如果今生的果报是该你受用的,你不去受用,你还是没有损失,因为你善业还是保持住了,它会从其他地方,从来生表现出来。所以你今生福报很大,你没有去受用,你绝对没有吃亏,该你的善业就是你的,你的善业是存下来了,你把它导归到净土,让来生的净土更功德庄严!
所以我们在修学当中,面临了两种选择:一个业力,一个愿力;一个外因缘,一个内因缘。大部分的人(极少数例外),绝大部分的修行者他两块都会跑来跑去。在佛堂的时候,他安住内因缘,发愿、念佛、忆佛念佛求生净土;一旦走出佛堂,跟外在人事接触的时候,他的心就开始注意外因缘。所以一般人的心是愿力跟业力的夹杂,一般正常人都是这样的,这就是为什么他所创造的佛号有往生的愿力,也有下坠的生死业力。一般人他如果没有经过禅观的净化内心,调整内心,他创造的佛号一定是两种力量的,不是一种力量。两种力量,只是比例多少而已,一个是愿力,一个是业力,每一句佛号都是这样。
诸位!你把太多的精神放到今生,你只有增加这个佛号的下坠的力量,你让这个佛号的重量越来越重,对你临终很不利。如果你有志于往生极乐世界,你外在的因缘要慢慢地收了,因为这一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