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季阳摇了摇头,“最大的错误是想着教育消费者。”
看到虎刚浩脸上浮现出困惑的表情,季阳继续道:“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不教育消费者怎么行?新产品不教育谁会买?但事实恰恰相反。”
“我给你举个例子。”季阳拿起一颗葡萄,在灯光下细细端详,“如果你现在回到二十年前,去告诉农民要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你觉得会有什么结果?”
虎刚浩愣了一下,随即苦笑道:“那不是找打吗?那时候能吃饱就不错了,谁管什么营养均衡......”
“没错,”季阳点点头,“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那时候根本没有这个消费能力。现在农村都还是赶集的时候才买点肉,过年过节才舍得买水果,二十年前谁有钱天天吃水果?”
“城市里也一样,”季阳继续说道,“那时候大部分人都没这个消费力,你怎么教育?顾客可不是被调教出来的,而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自然而然产生的。”
虎刚浩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拿起笔在本子上快速记录。
“就像现在的小孩可以打游戏,但没钱网购。老人可以下棋,但让他们网购就太为难了。”季阳的声音依旧平静,“等到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消费习惯自然会改变。等到电脑普及到一定程度,网购人群自然会涌现。”
“你只需要做好口碑,做好引导就够了。”季阳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新用户自然会问:哪个平台靠谱?所以,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教育消费者上,这不就是揠苗助长嘛。”
虎刚浩放下笔,眼中闪过一丝恍然。
“第二个错误是跑马圈地。”季阳的声音突然严肃起来,“现在根本就没什么用户,你圈什么地?投入那么多钱,最后发现没客户,只能干等着。这不是在浪费资源吗?”
外面传来几声汽车鸣笛,似乎在印证着这句话的分量。
“第三个错误更致命,”季阳放下茶杯,目光如炬,“那就是闭门造车。在起步期,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打造样板!这时候试错成本最低,要不断尝试,找到最优的模式。”
虎刚浩连连点头,手中的笔在本子上沙沙作响。
“比如开工厂,”季阳站起身,走到窗边,“伺候个把客户便足矣,但要把这个模式做到能复制推广。交付方式是什么?生产周期多长?标准化工厂多大?投入产出比例?这些都要搞清楚。”
夜色中,城市的灯火如同繁星点点。
“开连锁店也一样,”季阳转过身,“一个店的盈利模式是什么?投资多少?回报周期?是直营还是加盟?这些都要测试清楚。”
说到这里,季阳把自己在科创中心的经历娓娓道来。当时他就是在那里把精益生产线跑通,然后直接复制到TOP园区。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都经过反复验证和优化。
虎刚浩听得入神,时不时提出一些问题,季阳都耐心解答。
“记住,”季阳最后说道,“这个阶段规模不重要。但要多看看竞争对手,研究他们,找到最好的模式并测试完善。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