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过,”林明刚掐灭手中的烟,又点燃了一支,“如果端教授那边不行,我可以去请马文远老主任。”
这个名字一出,办公室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马文远,龙国政治经济学理论界的泰斗级人物,校对《资本论》谬误的功臣。能拜在他门下,对任何经济学学子来说都是无上的荣耀。
“马老虽然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林明刚看出了季阳的犹豫,补充道,“他的弟子可以代为授课,老先生负责指导。”
季阳站起身,走到窗前。夕阳的余晖染红了半边天空,校园里的梧桐树在风中轻轻摇曳。
端木婉和马文远,一个在经济政策制定方面影响力巨大,一个在学术界德高望重。选择任何一位为师,都将受益匪浅。
“或者,”林明刚的声音从背后传来,“你看经济学院其他老师,我都可以去说。”
“师兄,你觉得双选的可能性有多大?”季阳轻声问道,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林明刚摇了摇头,眉头紧锁。阳光下,他脸上的细纹清晰可见,显得有些疲惫。“马老那边我可以去说,但我老师那边...”他停顿了一下,“恐怕很难。”
“为什么?”季阳微微前倾身体。
教室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粉笔灰味,混合着夏日特有的闷热。林明刚抹了把额头的汗,叹了口气:“我师门的情况比较特殊。我老师到现在就收了四个弟子,每一个都是精挑细选。在她眼里,带研究生就跟带儿子一样。”
季阳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手指轻轻摩挲着桌面。
“而且...”林明刚环顾四周,压低了声音,“我老师研究的是供给侧理论,这在现在的学界算是非主流。主流都在研究需求侧,比如马歇尔需求理论、哈罗德-多马需求理论这些。”
“所以她和其他学派...”季阳话未说完,就被林明刚打断。
“对,基本上是水火不容。”林明刚苦笑着摇头,额角的汗珠在阳光下闪烁,“让她和理论对手共享一个学生,这种事想都别想。”
季阳揉了揉太阳穴,眼神有一瞬间的恍惚。作为重生者,他很清楚供给侧改革在十年后会成为国家政策的重中之重。但现在说这个还太早,一切都需要循序渐进。
教室外传来学生们的喧闹声,打破了短暂的沉默。“那就只能麻烦师兄帮我说说好话了。”季阳轻声说道。
“这个没问题。”林明刚眼睛一亮,身体不自觉地向前倾,“要是小孙的父母也能帮忙说情,成功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阳光渐渐西斜,教室里的光线变得柔和起来。“师门里现在是什么情况?”季阳问道。
“就四个师兄弟。”林明刚脸上露出笑容,“要是你进来就是季阳,小五了。”
季阳挑了挑眉:“才四个?”
“少是少了点,但都是精英。”林明刚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豪,“大师兄吴远在京都政研所做政策咨询,二师兄在京华大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