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阳光透过半开的窗帘洒在工作台上,照亮了桌面上散落的各种电子元件。季阳的手指灵巧地操控着烙铁,眼神专注而沉静,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面前这块小小的电路板。
诸明华正和兄弟们闲聊,突然鼻子动了动,眉头微皱:“松香?这味道好熟悉。”
“小阳在玩电路板。”诸明远起身往里屋瞥了一眼,又悠闲地坐回藤椅上,“年轻人有兴趣总是好事。”
诸明毅摇晃着手中的茶杯,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这才是小伙子应该琢磨的东西。现在的年轻人,整天捧着手机打游戏,哪像我们那会儿......”
这话让诸海棠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她爸是蓉电大计算机系毕业的高材生,在华城电器厂当过技术员,对这些电子产品格外热衷。当年她找了个学日语的文科生当老公,可把她爸气得好几天没说话。
“阿野不也不喜欢这些吗?”诸明华笑着打圆场,目光中带着几分追忆,“记得他小时候,连收音机都不愿意碰。”
四兄弟相视一笑,眼中都带着几分怀念之色。那些往事仿佛就在昨天,却又恍如隔世。
“伯伯们笑什么呢?”坐在一旁的诸葛雨好奇地问道,她托着下巴,眼睛亮晶晶的。
诸明华放下茶杯,眼中闪过一丝追忆:“你们可能不知道,咱们家能发家,其实都是从电路板开始的。”
“不是卖鹌鹑蛋发家的吗?”诸海棠一脸疑惑,她记得小时候家里到处都是鹌鹑笼子的情景。
“那是后来的事了。”诸明远接过话头,声音中带着几分感慨,“最早是79年春节......”
他的思绪回到了那个遥远的年代:“那年阿野才4岁,海棠还要小些。家里条件不好,大年二十九那天,小家伙嚷嚷着想吃荤。你三伯母拿了两块钱,叫我上街买了一只肥鹅。”
“结果下午一看,鹅不见了。那会儿我还在读书,家里就靠你三伯母在幼儿园教书的那点工资糊口。两块钱啊,可不是小数目。”
诸明远说到这里,脸上露出几分无奈的笑意:“晚上在川大教书的唐伯伯来串门,听说了这事,给你三叔支了个招。他说“诸老三,你修电器的本事不错,开个修理铺子吧!“”
“你三叔从小就爱摆弄这些,上大学前在厂里当过几年维修工,手艺确实不错。转眼到了除夕,他就带着工具出摊了。就拿了张挂历纸,背面写着“修理无线电——又快又好“。”
“那会儿临近过年,街坊邻居都想趁过年把家里坏掉的电器弄好。修理工都回家过年了,所以生意特别好。七天下来,居然赚了三百块。”
说到这里,诸明远的眼睛亮了起来:“你们三伯母一个月工资才三十八块五,那可是一笔大财富啊!”
“后来我们哥几个就商量着要办个音响厂,连招牌都想好怎么写了,叫“远扬“。”
“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诸海棠好奇地问道。
诸明远笑着解释,“那时候觉得洋气。”
几个小辈恍然大悟,忍不住笑出声来:“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