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偏头一避,少女去势不减,瞬时脚步一颤,眼看便要摔到少年身上。
道者与生俱来的反应让他瞬间躲开,顺势站起,甚至还将少女拉住。
做完这一切后他才反应过来,刚才似乎就不该动才对。
于是少年反手一拉,将少女带回自己怀里。
少女何许人也,怎会不知这最后的力道是临时加入的。
所以少女只是乖巧的缩在他怀中,安然的嗅着他的气息。
“呸,不害臊。”
“啊,不害臊。”
……
这么一耽搁,两个修为参玄的道者却是错过修炼的最佳时期。
不过以二人的道行,也不在乎这么一点灵力,反倒是经过这么一闹,两人间时隔五年(八年)的隔阂却是尽数荡灭。
“好了不要闹了,我们赶紧出吧,反正……”
少女话语未结,便从少年怀里离开,转身开始收拾东西。
少年闻言,想询问却又隐隐感觉问出来不是什么好事,所以便暂且按下。
向来不拘细节的他自然没有什么好收拾的东西,于是从储物袋中取出纸墨,为老人留了一封信。
墨砚成字,满篇汪洋恣肆,笔锋点韵,尽显脱飘逸。
以道门之法行儒门之事,少年之能由此可观。
“哥哥的字倒是越写越好了。”
少女不知何时来到李佑身旁,看着李佑将书信烘干,随后才开口说到。
心思尽系信中的少年自然没有察觉到少女走来,不过多年的习惯却是让他没有半点慌乱。
“身处道门,却偶兴儒门之事,尽管练的一手好字,仍对修道没多大益处。”
道人反应过来后,戒备之心放下,摇头轻叹。
其实这书法之道,是黄明教与他的,目的在于静心。
李佑的道心不够通明,这样的人修道本就困难重重,而主观体现便在于心性不静,于是黄明便教他静心之法,其中一项便是练字。
所幸幼时所学还不能忘,所以李佑在书法上,有着非凡建树。
“走吧,去往京城。”
京城是车候国的京城,名叫叩音。
不过一凡俗小国尔尔,自不会被两名道者放在心上。
“嗯。”
少女点头,随手摄法而行。
少年见此,忽的感觉有些奇异,却又强行压下,跟随而去。
车候国并不大,所以没有传送阵。
虽然这意味着不能远距离跨越,不过也从侧面展示小国之弱。
先第一站便是安城,依旧那个熟悉的小镇。
不但是因为那里有个熟悉的老人需要去拜别,更是因为从那里可以得到前往京城的路。
……
而在水天一色之处,群修齐聚。
江水涛涛,礁石为竭,而在江水之中,却有一方净土。
在这里,道者,儒者,相士,文士,妖者,猎者,旅者,律者齐聚一堂。
昔日死敌,今朝怨客,在这个地方却形同陌路,无人或敢动手,无人可敢撄锋。
于是,诺大的地境竟无一人言语,气氛为之寂然。
寂然之余,却闻道人朗声到――
“我听闻场场盛会都有不出世的青年俊杰,今日有幸一观,实乃幸运之至。”
世间总有那么一些人,善于在静谧的氛围下制造温和的话题。
虽然这话题可能没什么用,不过却能很快打破寂静之感,迎来新的变化。
“在下玄天宗君令,第一次参加此次盛会,不知可有什么需要注意之处?”
说话者面容二十有四,正是一个青年最佳时期。
一身繁华道袍,总体呈淡蓝色,点缀有金丝银线,刺绣有白云悠悠,端是衣冠楚楚。
三言两语挑起话题,随口抛出,将至公布于众。
届时自会有人接过话头,最差也会吸引人注意。
而情况确实和他所料不差。
此时,不管是好事者,还是装作无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