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可能是这个消息过于震惊,聋老太太一时消化不了,但自己已经转向易中海家了,也不可能再转回何家。
而且何大清和方雅芝都是聪明人,自然知道自己这点把戏,所以两家估计没有可能回到以前的关系了。
雪中没去送炭!锦上再来添花又有个什么用。
日落西山你不陪,东山再起你是谁!
再说自己这是属于过河拆桥,更不可能被何家人原谅。
“行了,我知道了,我累了,你们先回吧,我想一个人静静。”聋老太太挥挥手,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了。
现在的聋老太太还没开始算计何大清,毕竟还太早了,傻柱也是刚刚回来,以前最多跟着方雅芝在聋老太太这玩一玩,和聋老太太的关系也就那样,顶多是个邻家长辈。
再说聋老太太还不至于去算计一个十几岁的孩子。
易中海和孙秀兰见聋老太太不愿意多聊,也就没有多说什么,离开了后院。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那自己该怎么办啊,好名声毁了啊。”聋老太太自言自语道。
何家
“媳妇,你真的好了吗?我怎么感觉跟做梦一样。”
何大清搂着方雅芝,轻声问道。
“当家的,你这是咋了啊,你都问了我好几遍了,怎么了,想我早点死了,你好再找一个回来?”方雅芝无语道。
“怎么可能,我只是觉得有点不真实,我…我就是有点怕这是假的。”
何大清有点结巴地回道。
这个“妻管严”还是很疼老婆的,不然堂堂四九城大厨也不会沦落到去工厂谋生,还有自己儿子都被他从津门拉回来,去大街上卖包子赚钱。
那是因为现在家里面是真的没钱了,真的穷啊。
在这个年代,买药治病真的是太费钱了,尤其是西药,那更是难上加难,一点点药,估计就得花上许多去。
普通人要是生病,除了自愈、喝中药,真的没什么好办法。
但中药这东西真的很难评,说什么的都有,说白了,就是拿着药方去药店里抓一副药,放进药罐里慢慢熬,熬好了,喝起来苦的要命。
最后要是病好了还好说,要是病好不了,那就开始问东问西,什么药量有差错、什么熬药熬过头,反正就是一通解释,接着喝汤药就完事儿了。
要是好不了,就是这病治起来急不得,得慢慢补,这个疗程结束,那就再来一个疗程,实在不行,还可以换个药方,接着熬,嘿嘿……
个人看法,轻喷!
个人认为中医之所以没落和历史走向分不开,靠中医行骗的人太多,真正懂中医的人太少了,毕竟中医经历过一场文革,许多老中医都没了,那时候中医被当成四旧,遭受了严重打击,从那之后,中医就不再是存粹的中医了。
“大清,以后不许让柱子去大街上卖包子了,多危险啊,我可就这么一个儿子。”
方雅芝说道。
“行,行,听你的,都听你的,只要你能好起来,我咋样都行。”
何大清把方雅芝搂的更紧了。
“是我对不起这个家,是我对不起两个孩子,摊上我这么个妈。”方雅芝也是难过地流下眼泪。
“别这么说,你是我媳妇,就算是倾家荡产,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也是要救你的。”
何大清安慰了一句。
“大清,我谢谢你。”
“想谢谢我,就快点好起来吧,一想到以后没你在我身边,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养柱子和雨水两个孩子了。”
两人又拥抱了一会儿,然后继续聊天。
“还有啊,等你好了,可不许再去后院老太太那了,都是照顾她照顾的,把自己的身体都累垮了,还不知道!”
何大清之前也一直反对方雅芝照顾聋老太太,毕竟他觉得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