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飘” 这个名字的真正含义 —— 对边境的痴情,是一代又一代边境人的传承,是对祖国最深沉的热爱。
回到公司后,我在自己的工作笔记上写下:“边境线很长,守护它的人很多。我很荣幸能成为其中一员,用自己的脚步,丈量这片土地的每一寸温暖;用自己的坚守,守护这片土地的每一分安宁。” 窗外的阳光正好,照在笔记本上,也照在我心里,让我对未来的边境之行充满了期待。
初夏的雨季来临前,我和老周接到了新任务 —— 护送一批缅甸籍学生前往勐腊的中学就读。这些学生都是边境村落的孩子,通过跨境教育项目来到中国学习。出发前,李姐特意给我们准备了书包和文具,笑着说:“这些孩子是两国友谊的小使者,你们一定要照顾好他们。”
我们在界河口岸见到了这些孩子,他们穿着整齐的校服,背着小小的书包,脸上带着既紧张又期待的表情。带队的是缅甸边境学校的吴老师,他握着老周的手说:“麻烦你们了,这些孩子第一次离开家,还请多关照。” 老周点点头:“放心,我们会安全把他们送到学校。”
由于雨季即将来临,界河的水位上涨,无法徒步过河,只能乘坐摆渡船。摆渡人是一位名叫岩龙的傣族老人,他世代生活在界河边,撑船摆渡已经有三十年了。岩龙的摆渡船是一艘木质的小船,船身刷着蓝色的油漆,船头挂着一面小小的五星红旗。“以前没有桥的时候,村民们来往都靠我的船,” 岩龙一边撑船,一边给我们讲故事,“有一次暴雨冲毁了临时木桥,我撑着船,把生病的村民一趟趟送到中国的卫生院,连续撑了十几个小时。”
小船在界河上缓缓行驶,孩子们趴在船边,好奇地看着河水。一个名叫丹瑞的小男孩指着河对岸的中国村落,问我:“姐姐,中国的学校有足球场吗?” 我笑着点点头:“有啊,还有图书馆、电脑室,你们可以在那里学到很多知识。” 丹瑞的眼睛亮了起来,兴奋地和身边的同学说着什么,脸上满是憧憬。
到了中国岸边,我们把孩子们带上卡车。老周特意放慢车速,让孩子们能欣赏路边的景色。路过芒果园时,孩子们惊呼起来,他们从未见过这么多芒果。老周笑着说:“等芒果熟了,我带你们来摘。” 孩子们欢呼雀跃,车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抵达勐腊中学时,校长和老师们早已在门口等候。孩子们下车后,好奇地打量着学校的教学楼和操场。丹瑞拉着我的手,小声说:“姐姐,这里比我想象的还要好,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两国友谊的桥梁。” 我摸了摸他的头,心里暖暖的。
离开学校时,吴老师送了我们一幅缅甸传统的手绘卷轴,上面画的是界河两岸的景色,有摆渡船、有学校、有笑容灿烂的孩子。“谢谢你们,” 吴老师说,“是你们让这些孩子有了更好的学习机会,也让两国的友谊更加深厚。” 老周接过卷轴,认真地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以后有需要,‘痴情飘’随时都会帮忙。”
返程的路上,我看着窗外的界河,想起岩龙撑船的身影,想起孩子们灿烂的笑容。突然觉得,边境不是一道冰冷的界线,而是一座连接两国人民的桥梁,而我们这些运输人、摆渡人、教育者,都是这座桥梁的守护者,用自己的力量,让友谊在界河两岸生根发芽。
盛夏的边境山林格外闷热,我和老周拉着一批农资前往边境村落,准备支援村民们的夏季耕种。卡车行驶在山林间的小路上,周围的树木郁郁葱葱,蝉鸣声此起彼伏。老周打开收音机,里面传来天气预报:“未来两天,边境地区将有暴雨,请注意防范山洪和泥石流。” 老周皱了皱眉:“得赶紧把农资送到,不然暴雨来了就麻烦了。”
下午三点左右,我们抵达了边境村落。村民们早已在村口等候,大家一起动手,很快就把农资卸完了。村长老王握着老周的手说:“太谢谢你们了,有了这些农资,今年的收成就有保障了。” 我们正要离开时,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老王连忙说:“雨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