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约莫一个时辰,她终于看到了寨子里的吊脚楼 —— 青灰色的屋顶,在阳光下很显眼。寨口的红布幡还挂着,只是比她走的时候更鲜艳了些。她还看到了阿爸,阿爸正站在寨口的石磨旁,焦急地往山里看,手里还拿着她的绣花鞋 —— 那是她走的时候落在家里的。
“阿爸!” 飘大声喊着,往阿爸的方向跑。
阿爸听到声音,转过头,看见飘,脸上露出了惊喜的表情:“飘!你终于回来了!你去哪里了?我们都快担心死了!”
阿爸跑过来,抱住飘,摸了摸她的脸,又看了看她的背篓:“你没事吧?有没有受伤?”
“阿爸,我没事。” 飘笑着说,“我走岔了路,去了老寨,还认识了一个叫陈默的哥哥,他教了我很多东西。”
她把背篓里的土布拿出来,递给阿爸:“阿爸,你看,这是我在老寨里绣的,上面有老寨的故事,还有我们祖先的历史。陈默哥说,这是最珍贵的‘老寨故事布’。”
阿爸接过土布,仔细看了看,眼睛里露出了惊讶的表情:“这是老寨的符号?你真的去了老寨?”
飘点了点头,把这七天在老寨里的经历,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阿爸 —— 她怎么找到老寨,怎么发现阿秀姑娘的银簪和百褶裙,怎么遇到陈默,陈默怎么教她认识古老的苗文,怎么告诉她老寨迁走的原因。
阿爸听得很认真,眼睛里不时闪过惊讶和感动。他摸了摸飘的头,说:“飘长大了,知道去了解我们的根了。走,我们去找寨老,把老寨的故事告诉寨老,让所有族人都知道我们的祖先有多伟大。”
飘点了点头,跟着阿爸往寨老的家里走。阳光照在她的百褶裙上,银泡子闪着光,像是老寨里的星星,也像是祖先的眼睛,在看着她,在为她骄傲。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以后她还要带着更多的族人来老寨,来了解小花苗的历史,来传承小花苗的文化 —— 因为她知道,只有记住根,才能走得更远。
一个月后,小花苗寨举办了一场特别的踩花山节。
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祭祀坪上,挂着一块大大的靛蓝土布 —— 那是飘在老寨里绣的 “老寨故事布”。土布被挂在祭祀坪的芦笙柱上,上面绣着的古老符号,在阳光下格外清晰。寨老站在土布旁边,用苍老却有力的声音,把老寨的故事讲给所有族人听 —— 讲祖先如何建立老寨,讲阿秀姑娘如何用刺绣守护族人,讲几十年前的暴雨如何冲毁老寨,讲族人如何迁徙到新寨,讲飘在老寨里的奇遇,讲陈默如何帮助他们解读古老的苗文。
族人都听得很认真,很多老人听到阿秀姑娘的故事时,都抹了抹眼泪;很多年轻人听到祖先迁徙的艰难时,都握紧了拳头;孩子们则围着 “老寨故事布”,好奇地问飘:“飘姐姐,这个符号是什么意思?老寨里真的有会绣花的蝴蝶吗?”
飘耐心地回答着孩子们的问题,还把阿秀姑娘的银簪拿出来,给孩子们看:“这就是阿秀姑娘的银簪,上面的珠子是她亲手嵌的。阿秀姑娘没有消失,她变成了蝴蝶,守护着老寨,也守护着我们。”
踩花山节的最后,飘带着寨里的姑娘们,在祭祀坪上跳起了踩堂舞。她们穿着自己绣的百褶裙,戴着自己打的银饰,跟着芦笙的调子,一圈圈地跳着。芦笙的声音很悠扬,像是老寨里的松涛声,又像是山泉的流水声。姑娘们的银饰 “叮铃” 响着,像是阿秀姑娘在和她们一起跳舞,像是祖先在为她们鼓掌。
陈默也来了。他是前一天来的,还带来了他整理好的研究资料,还有一本刚印好的小册子,上面印着老寨的照片、古老的苗文符号,还有飘的故事。他把小册子分给每个族人,说:“这是老寨的故事,也是你们的故事。以后,我还会带更多的人来这里,来了解小花苗的文化,来感受你们的热情和坚守。”
踩花山节结束后,飘带着陈默和几个年轻的族人,一起回了老寨。
老寨还是老样子,吊脚楼的木梁上还挂着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