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半,天刚蒙蒙亮,像一块被墨汁轻轻晕染过的宣纸,带着几分朦胧的诗意。张大爷准时推开了自家那扇略显陈旧的木门,门轴转动时发出 “吱呀” 一声轻响,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痕迹。
他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的布袋子,里面装着他宝贝了多年的收音机,那是他退休时儿子送的,外壳已经有些磨损,但音质依旧清晰。
张大爷今年六十六岁,头发花白,像秋日里落满霜的芦苇,但精神头却十足,走起路来腰杆挺得笔直,脚步稳健。他住的老小区离安宁公园不远,步行大概十五分钟的路程。一路上,他遇到了不少和他一样早起的老街坊,大家互相打着招呼,空气中弥漫着亲切而熟悉的气息。
“张大哥,又去公园跳舞啊?” 卖早点的李大姐笑着问道,她的早点摊已经支了起来,热气腾腾的包子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是啊,去活动活动筋骨。” 张大爷笑着回应,脚步没有停下。
穿过两条街道,安宁公园的轮廓渐渐清晰起来。公园门口的两棵老槐树像两位威武的哨兵,守护着这片宁静的天地。刚走进公园,一阵欢快的音乐就像灵动的音符一样钻进了张大爷的耳朵里,那是一首经典的广场舞曲目《最炫民族风》,节奏明快,充满活力。
他循着音乐声快步走到湖边的小广场,这里早已是一片热闹的景象。二十多个中老年人正随着音乐的节拍翩翩起舞,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时而舒展手臂,时而扭动腰肢,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他们身上,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仿佛一幅生动而温暖的油画。
张大爷找了个角落,熟练地打开收音机,调到和广场上一样的频道,然后加入了跳舞的队伍。他的动作虽然算不上特别标准,但每一个姿势都充满了热情和投入。跳着跳着,他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但他丝毫没有在意,依旧沉浸在舞蹈的快乐之中。
“张大爷,今天来晚啦!” 站在他旁边的王大妈笑着说道,王大妈是这个舞蹈队的发起人之一,性格开朗,脸上总是挂着笑容。
“昨晚看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想着可能跳不成,结果起来一看天气挺好,就赶紧过来了。” 张大爷擦了擦汗,笑着回应。
王大妈今年六十一岁,退休前是一名小学老师,说话总是慢条斯理,带着一股亲和力。她退休后闲着没事,就想着组织大家一起跳广场舞,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打发时间。一开始只有两三个人参加,后来慢慢发展到现在的二十多人,大家相处得像一家人一样。
音乐换了一首舒缓的曲子,大家的动作也放慢了节奏。张大爷一边跳着,一边和周围的人闲聊着家常。“老李,你家孙子最近学习怎么样啊?” 他问旁边的李大爷。
李大爷今年六十九岁,是个十足的 “孙子奴”,一提到孙子就笑得合不拢嘴:“别提了,那小子最近迷上了打篮球,学习成绩稍微有点下滑,我正愁着呢。”
“男孩子活泼点好,不过学习也不能落下,有空多督促督促他。” 张大爷说道。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音乐声、说笑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张大爷觉得,每天早上的这两个小时,是他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在这里,他可以忘记生活中的烦恼,尽情地释放自己。
这个舞蹈队名叫 “夕阳红舞蹈队”,是王大妈五年前发起成立的。那时候,她刚退休不久,一下子从忙碌的工作中闲下来,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有一天,她在公园散步,看到几个人在跟着音乐跳舞,觉得挺有意思,就上前跟着跳了起来。
“一开始我也不会跳,动作僵硬得很,旁边的人都笑话我。” 王大妈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忍不住笑了起来,眼角的皱纹像盛开的菊花。“但我不气馁,每天都来学,慢慢就找到感觉了。 后来觉得人多热闹,就想干脆组织一个舞蹈队,没想到一呼百应,好多老街坊都加入了进来。”
舞蹈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