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他们的话术都很奇妙,叶三清看了半天才看得懂。
比如说大喊着自己如何心痛,然后又开始列举顾凛之前演过的角色的……
看半天才知道这人是想表达让顾凛不要素颜照……
理智的言就容易看懂一点,在呼吁大家让顾凛有一定的自由度。
但其他一方也是振振有词啊,而且竟然还有点道理在。
比如说“我们为了他花钱,他就要让我看到满意的一面”
,这样的。
反正就是消费者有资格对产品挑三拣四的意思吧。
“我很感谢他们,但是我现在……好像说什么都不太有用。”
顾凛说。
叶三清看到的他当然也看到了,他是很想支持一下理智粉们的说法的,但是以他的经验,如果他现在言了……
很有可能会演变成其他不理智的人去围攻理智的这一小撮的下场。
到时候他们无事生隐身去了,而“引导网暴”
这种罪名又要扣到他头上了。
这也是非常可恶的一点,他没有引导任何事情,但是说到底,舆论肯定会把问题归到他头上。
说起来这些煽动性比较强的粉丝都未必是真的喜欢他,别说他作为真实人类的这部分,就算是作为商品,也未必喜欢。
因为有一种人,他们就是享受这种搞事情的感觉。
简单来说,他们需要混在这种很强烈声音的群体里面才有一种被认同感。
这种现象饭圈其实常见,比较明显的是那一批经常爬墙的,就是他们感觉哪个明星红就去当谁的粉丝的类型。
经济因素当然也有一部分,毕竟当一些当红明星的大粉是有办法赚钱的。
但心理认同感方面,那可是不一样的。
他们就享受这种一呼百应指哪儿打哪儿的感觉,哪怕原因和立场都是不对的。
到时候真要是出问题了,就怪对方太脆弱咯,或者就拿着明星当幌子,口口声声“我们都是为了哥哥或姐姐”
就可以糊弄过去了。
要是有人抓着不放,他们还要反咬一口说别人网暴素人呢。
这种情况吧,要说毒瘤也挺毒瘤的,但是做得不明显的时候,还真没那么容易察觉。
毕竟他们平时一般都会演得很好,也不可能把每个人的脑子都挖出来看里面装的是啥吧?
“没关系,你不说,我可以说。”
叶三清笑道,然后光转微博。
她其实本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