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全军准备完毕,请您示下!”三等巴尔虎伯必勒格恭敬地向楚王宝音请战。
“出发!”宝音沉稳地下令。
前番的雅克萨之战,他的一万三千大军伤亡千余,人数降到一万一千多人,后从雅克萨当地部落中招募了数百名仇恨沙俄的勇士补充战损,又恢复到一万两千。他命参将托黑科领兵一千留守雅克萨城,自带一万一千人马顺着黑龙江前进,迅速进入黑龙江的支流石勒喀河。
一路上没有遭遇到激烈抵抗。只在行进至乌斯利卡尔斯克附近江面时才遇到八条沙俄战船的拦截,卫军参将那尔布指挥水师沉着应战,很快便击退敌船。那尔布原有一百条船,在雅克萨之战中损失了十条,又给雅克萨城留了五条,剩下的八十五条船在数量和规模上依然远超尼布楚的俄军。
“殿下,看来罗刹鬼被咱们的赫赫声威吓住了,这么容易便让咱们深入腹地”,都千户长齐旺札勒得意地对楚王宝音说。
和其他皇子不同,宝音的母妃出身低微,没有强大的娘家势力可以依靠,因而从小便养成了小心谨慎的性格,行军作战也是如此。莲大可汗曾对自己的三儿子作过评价:“在朕的儿子中,宝音肯定不是立功最多的,但一定是最难击败的”。
“不可大意!你难道没有发现吗咱们一路上没有发现一个百姓,也没有发现成群的牛羊。这说明罗刹鬼已经将百姓和牛羊迁移走了,他们想坚壁清野。如果孤所料不差,敌人一定在某个地方集结起大军等着咱们!传孤的军令,广撒哨骑,扎营时要在营寨外栽上木栅、多放拒马和铁蒺藜”。
“是!”齐旺札勒不敢顶撞,领命而去。
果如宝音所料,尼布楚督军弗拉索夫在安巴格尔必奇河西岸聚集了六千兵马,交给总管阿尔申斯基指挥,自己则带着两千精兵据守涅尔琴斯克堡。
阿尔申斯基很年轻,今年还不到三十岁,却是俄军中出了名的猛将。作为老督军切尔尼科夫斯基的下属,他追随切尔尼科夫斯基占领尼布楚并建立据点,此后又不断率军扩张领土、镇压土著部落的反抗,战功卓著。最让他威名远扬的倒不是战功,而是一封信。三年多前,时年二十六岁、血气正刚的他向卫国的莲大可汗写了封杀气腾腾的挑战信,要求卫国承认沙俄在尼布楚地区的权威,并开放双方贸易,如果不从,就要发兵征讨。
彼时莲大可汗已经威震草原,小小的一个总管竟敢恐吓一代枭雄,不能不让人捏一把汗。消息传开后,因为担心卫国出兵报复,尼布楚的俄国商人大批逃离。然而,大可汗正忙于南征,没有力量管北边的事,居然不了了之。此事过后,阿尔申斯基声名大噪,成为家喻户晓的俄罗斯英雄,也因此获得弗拉索夫的赏识,委以统兵之权。
然而,也有人说信是老督军切尔尼科夫斯基命阿尔申斯基写的,目的是试探卫国皇帝的态度。毕竟当时的阿尔申斯基官职并不算高,以他的名义写挑战信,真要产生严重后果也可以此人并非沙俄高官、不代表沙俄官方态度转寰。正因为卫国对此信没有做出实质性回应,切尔尼科夫斯基才判断卫军无力在南、北两个方向同时作战,果断出兵重新占领了阿尔巴津(雅克萨)。
事实究竟怎样,无从考证。但阿尔申斯基无愧于“俄罗斯英雄”称号,尽管他只有六千军队,两千名哥萨克、三千名鄂温克勇士、一千名被征服的当地部落勇士,却打算主动渡过安巴格尔必奇河,攻击东岸的卫军。
听到总管居然想主动攻击敌人,鄂温克人的首领根特木尔公爵慌忙解劝,“卫军的人数多于我们,您应该依靠安巴格尔必奇河防守,而不是主动进攻”。
“正因为敌人的数量多于我们,才更应趁其初至给与痛击。否则让他们熟悉了战场环境,仗便不好打了”,阿尔申斯基摆了摆手,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道:“放心吧,卫军连战连胜,必然骄傲大意,且我会选择在夜里发起攻击,界时敌人视线不清又睡得正香,必然惊恐败逃”。
见其所言也有一定道理,又是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