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声赞同。
“陈先生,孤欲派杨英去福州向福建巡抚刘茂遐重提咱们的要求,如何”郑经又问陈永华。
“臣以为去可以,但谈判的条件要提高,可向卫廷提出仿朝鲜例,称臣纳贡而已!卫廷应允最好,若不允,咱们再让一步要求借用金门、同安、铜山、漳浦、镇海之地养兵也就有了转寰余地”,陈永华侃侃而谈,见众人听得认真,又继续说道:“如今整个大陆俱归卫有,卫国国力远胜于清,再袭扰沿海,实属不智,宜通过谈判争取时间。吕宋、爪哇一带物产丰富、岛屿众多,虽遭红毛夷和佛朗机侵占,仍有众多无主之岛,可据为我有,也可慑服台湾的高山蛮族为我所用,扩张势力”。
“陈先生说的是,必须尽快增强东宁的实力以抵御强敌,只是吕宋、爪哇形势复杂,须从长计议,慑服台湾的高山蛮族倒是可以立即施行,卫帝不是说要在大肚一带设台中府嘛,咱们正好奉旨行事。哈哈哈~”郑经爽朗地大笑。
杨英去福州时给福建巡抚刘茂遐送了份重礼,刘茂遐也举办了盛大的酒宴欢迎杨英,看上去都很礼貌、也很热情,但实际上卫郑双方的谈判漫长而艰难。
杨英先提出东宁仿朝鲜例,实际独立,只每年向卫廷称臣纳贡,遭到刘茂遐断然拒绝,刘巡抚以乾元帝早有明旨在东宁设省为由,只同意给东宁行省地位。双方僵持不下,最后刘茂遐让步,东宁虽是行省,但省内所有官员旨由郑氏任命,报吏部备案即可。
关于军队,刘茂遐最初只同意三万兵额,经反复请示后不断让步,最终以八万谈成,基本是郑氏目前的军队规模。
关于地盘,双方陷于僵局。卫廷一让再让,从一开始要求郑氏归还金门、同安、铜山、漳浦、镇海五地,到同意将金门、铜山让给郑氏,只要求归还同安、漳浦、镇海,可郑氏依然拒绝归还同安、漳浦、镇海三地。虽然暂时谈不拢,但明眼人都看出卫廷向郑氏做了重大让步。
关于交出明朝宗室一事,刘茂遐态度极其坚决,杨英则态度暧昧,将明朝宗室当成谈判的筹码,希望能够捞取足够的好处。
总之,郑氏在谈判中占据上风。消息传至东宁,喜得郑经眉开眼笑,殊不知这只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