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另外两路大军还待在洛川附近没来得及返回,只能依靠自己直接掌控的左路军,以两万三千对三万,兵力上落了下风。可吴三桂却充满必胜的信心,这种信心来源于官军对流贼天生的优越感。想当初关宁军也曾和流贼交过手,千余骑兵便能杀得数万人落荒而逃。如今自己的兵力只比对方略少些,岂有不胜之理
不过,奸诈阴险的他并不愿意轻易消耗自己的嫡系军队。将总兵张天福、游击盛嘉定的绿营兵马摆在第一线,以心腹将领吴之茂、张国柱、王屏藩为第二阵,自领次子吴应麒、夏国相、胡国柱、高得捷等为第三阵。
至于皇父摄政王派来监视他的李侍卫,他不敢得罪,安排在自己身边督战。
“传令各军,待王贼的部下抵近时再射,务必射得贼人闻风丧胆”,吴三桂沉着下令。他对自己的弓箭手、铳手很有信心。根据经验,流贼的装备大多很差,尤其缺少弓箭这类中远程打击兵器,所以决心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射他个稀里哗啦。
理倒是这么个理,可王永强部与其他的流贼不同。陕北民风剽悍,边民多善骑射;况且王部军士大多是大明朝边军出身,有丰富的与蒙古人、官兵、其他流寇作战的经验;在宁夏时,又从卫国手中购买了大量战马和军械,所以弓箭手的数量并不比吴军少,甚至还有火炮和火铳。
“榆林侯,前方有鞑子”,延长伯高友才向王永强禀告。
“没想到额马不停蹄地行军,还是被鞑子追上了。这个吴三桂不简单呀!”王永强赞了一句,沉着下令,“将各军的弓手集中起来。等会进攻时,刀盾手在前,弓手布于刀盾手之后,进入最佳距离后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