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年的沈渊想得更加长远和透彻。
这让身为老师的沈渊,在倍感欣慰的同时,也不禁有些汗颜起来,甚至生出了一丝还没教会徒弟,就已经饿死师傅的危机感。
他铆足了劲头,开始给沈南初上难度,出的题目越来越刁钻,涉及的知识面越来越广……
沈渊几乎把自己学术生涯中遇到的所有硬骨头都抛了出来。
可惜,沈南初仿佛一个无底洞,无论多么艰深冷僻的知识,她总能迅速吸纳,并以一种令人惊叹的方式消化、整合、输出。
沈渊时常看着沈南初,心中感慨万分,这哪里是学生在学习,分明是他在与一个平等的、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他的学术伙伴进行交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74章快要被这个学生榨干(第2/2页)
就在沈渊感觉自己快要被这个学生榨干,脑细胞死伤无数之际,一个救命的消息传来。
他被邀请前往杭州,参加一个全国性的考古学术研讨会。
沈渊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收拾行装,准备借此机会逃离京城,也顺便补充一下弹药,免得在徒弟面前太过露怯。
然而,他没想到,这次的学术交流会,却让他遭遇了另一重危机。
研讨会设在西湖畔的一座老式宾馆里,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古界名流荟萃一堂。
沈渊资历老,名气大,一出现便吸引了众多目光,不少后辈学者纷纷上前问候请教。
正当他与几位老友相谈甚欢时,一个略带尖锐的声音插了进来,
“哟,这不是沈老吗?多年不见,风采依旧啊!”
“听说您前些年一直在骊山啃硬骨头,怎么有空来参加我们这种小会了?”
沈渊不用回头,就知道是他的老对头刘培清来了。
刘培清是南方某重点大学考古系的教授,学术上也算有成,但为人喜好攀比,尤其爱在培养学生方面与沈渊别苗头。
当年两人就因为一个学术观点争论不休,结下了梁子。
但是,刘培清输了。
刘培清唯一能胜过沈渊的,就是在学生方面。
今天,歹到机会了,刘培清怎么能不耀武扬威一番呢?
沈渊转过身,面色平淡,“刘教授,别来无恙。”
刘培清身材微胖,戴着金丝眼镜,脸上带着惯有的、略显浮夸的笑容,他身边还跟着一个三十岁左右、穿着中山装、表情略带傲气的青年。
“托您的福,还好还好。”刘培清目光在沈渊身边扫了扫,故作惊讶,“咦?沈老,您这次……又是一个人来的?”
“没带个学生见见世面?唉,也是,您眼光高,一般的学生也入不了您的法眼。”
“不像我,不成器,只好多带带学生,指望他们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