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盈眶的宋翰,宋翰身后的宋氏族人内心激荡的同时,并不忘三呼万岁,叩首敬谢。
接着钦差又转身请出一封圣旨来,心领神会的看一眼太子,开始宣读:“承天奉运,皇帝诏曰,乐清侯之女宋氏如沐,敦厚温良今太子年近弱冠当择贤女特将宋氏如沐配于太子为太子妃礼部”
俯首垂听的宋如沐,跟随众人三呼万岁之后,双手接过这道再无更改余地的圣旨,一颗提起的心总算落地。与陆翊轩议亲之时的各种是非,背后牵扯到的各种利益,致使宋翰最终饮恨致仕,都给她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而皇甫天佑所做的一切,她说不感动是假的,他是这世间最不可能完成她心愿之人,可他不但答应了她的要求,还真正的说到做到了。既然他信守诺言,她人小力弱无以为报,只要他一日初心不改,她便至死不渝。
相比宋翰父女俩的别样情怀,宋氏族人已经完全高兴到晕头转向,他们墨城宋氏不光与长公主府联了姻,还出了一位侯爷,一位太子妃,这是三喜临门啊,不对,还有东街的宋念之中了青州头名禀生,如此真正的四喜临门,人生能有几回得?
不光宋氏族人高兴,就是在门外观看的人,也都高兴疯了。
古人故土情怀极强,这种荣耀至极的事,身为乡邻亦是与有荣焉。
小祝子见太子妃行过大礼接下圣旨后,殿下那难以掩饰的欢颜,不由心中念佛,佛祖保佑,皇上圣明。宋如沐真好假好他知道,由她来做他们的主子娘娘,大家伙表面不说,暗地里其实都高兴着呢。满皇宫里,也就皇后娘娘一人,觉得除了楚新柔之外,没人配坐太子妃之位。不说他们这些做奴才的不喜楚新柔,就说殿下心里装着谁,那是没人比他更清楚的了。殿下先前嫌皇上迟迟不下赐婚圣旨,等不及想随长公子一行来墨城,谁知先被长公主说教半天,后又被长公子笑话了一顿,殿下无奈只能留在京城。总算等到皇上赐下圣旨,殿下二话不说立刻催着颁旨钦差上路,可怜文官体弱,一路上就看钦差被殿下折腾的半死不活,这不?一路紧赶慢赶,总算赶上了这个吉日。
只是小祝子心中还是隐隐替宋如沐担心,虽然皇上未曾理会皇后立楚新柔为太子妃的要求,可皇后还是一意孤行将楚新柔接进了宫中,不,现在是新城郡主了。
在皇甫天佑的再三请求下,皇上也知道当初皇后对太子的无理要求,索性楚新柔只是个女孩子,将来如何处置且看她的表现如何,大不了送到姑子庙过一辈子。于是皇上在将楚府满门流放之后,独留下了楚新柔,还封其为新城郡主,另赐府别居。皇后整日啼哭,说不忍侄女独自居于京城,皇上烦不胜烦,终于答应让皇后把人接进宫中。
只是这些都是主子间的事,他身为奴才,只要注意别让新城郡主有机可乘,危害到主子性命就是了。
旨意宣完,留下看热闹的长公子夫妇总算启程,由于要和礼部官员交接各种礼服、印鉴,以及在京城宅邸的房契地契及赏赐事宜,当然,最重要的还有商榷太子与太子妃的六礼之事,宋翰便不能前往京城为宋瑞溪送亲。好在家中出了这么大的喜事,宋翰去不去已是无关紧要,未来太子妃的亲堂姐,走到哪儿也无人敢于小觑。
这头宋家人山呼不断,那头新郎骑马新娘乘轿,后面跟着见不到头的嫁妆队伍,一路出城而去,同时也带走了宋氏东街的大部分主子。
前来看热闹的人,已是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激动之心了,先是长公主府空前盛大的迎亲盛事,再是太子亲临,钦差颁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