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牒”
是中国古代皇族的家谱,是专门记录皇室宗亲成员世系、辈分、名字、封爵、生死、婚嫁、谥号等信息的皇家档案。
简单来说,它就是皇室的户口本和族谱,但规格、重要性以及管理都远民间的族谱。
在大齐,由“玉牒所”
负责编修和管理。
既然事关皇家,玉牒的重要性无需多言。
被视作国家机密,存放于玉牒所中,有严格的管理和查阅制度,非特定人员不得接触。
这桩案子被称作“玉牒案”
,那么其严重性便不言自明了。
顾舒崖脸色凝重起来:“我从未听说过……你仔细讲讲。”
谢断云道:“先等等。”
他将门打开一条缝,叫来家仆,吩咐他们告诉梅将离,两人有要事相谈,梅将离不用多等,可以自行离去。
并严令其余人等不得靠近正厅半步。
待一切安排妥当,他才回身落座,眉宇间笼罩着一层阴翳之色。
“此事,若你去直接问刑部的人,要么是不知道,要么是不敢说。
我能查阅的卷宗之中,也隐去了许多信息。
不过,翻阅了卷宗,大致的脉络,我倒是能拼凑出来。”
玉牒本是皇室的家谱,被严格看管。
然而,在裴昭登基后不到一年里,市面上却莫名开始流传着记载了玉牒内容的书册。
书册之中,记载并不全面,约是从两代之前开始记载,许多年代久远、关系疏远的旁支宗室并未出现在其中。
不过这书册的重点并不在于完全记载皇室血脉,而是——
先帝的子嗣那一部分中,所有的子嗣名字后面,都带着“已故”
两个字。
包括裴昭本人。
这要么是影射裴昭屠戮手足的恶行,或是在诅咒天子早亡,亦或二者兼有。
更有甚者,有些版本的书册之中更是直接抹去了裴昭的名讳,末尾附上一句,哀叹皇家血脉断绝之类的说辞。
当时裴昭刚刚登基,根基尚浅,在这关头生这样的事,自然是勃然大怒,下旨要求彻查此事,令在刑部的陆墨书负责此案。
质疑裴昭的血脉,和质疑他的权力有什么区别?
后续的血雨腥风,便不难想象了。
坊间书册版本纷杂,但是大部分内容的确是从皇家记录的玉牒之中抄写下来的。
奈何印刷的书局、贩卖的书贩,人数实在太多,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