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也许很豪迈,也许很苍凉,也许很孤寂,这些都有可能,但其实在华夏古代有一个词可以概括这些所有,那就是“遗世而独立”。总之,那是一种与“日常的”、“生活的”截然不同的意象。
为什么要模拟这样的一种意象?
因为有些东西本身就是超然的、非世俗的。
人间四季,天地轮回。春来姹紫嫣红,夏来林木清阴,秋来红黄似锦,冬来则诸色皆褪,天地间呈现出一片仿如初始的状态。这些是人们能够看到的,也在一直地经历着、体验着。
事实是你想不经历都不成。
而《庄子》中又有言:“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前世时方天读到这句话,是把它当作一种夸张的文学形容来看待的,反正庄子中类似这样的形容数不胜数,这也是文人墨客的拿手好戏,就如后世苏东坡词中的那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有读者读到这话,就好奇地到黄州赤壁去看了,想着也体验一下苏东坡感受到的豪迈。
结果就被坑了。
哪有什么穿空,哪有什么拍岸,哪有什么千堆雪!
就是寻寻常常的一处所在,和豪迈什么的真心是半点都扯不上边。
由此便知,这种话,是不能当真的。也因此,所谓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什么的,把它缩小一百倍再看估计还差不多。但事实是方天此时再看这话,就看出了些不一样的东西。
这并非是说什么寿命很长。
而是在表达一种与凡俗迥然不同的意象。
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生物,或者是人,或者是其它有灵的动植物,是如何看待一年中的四季变幻的呢?具体如何很难说,毕竟子非鱼安知鱼的感受,但有一点应该是肯定的,那就是它们会很“